第05版:健康周刊

全国政协委员马秀珍:

应尽快建立肥胖治疗的“中国方案”

本报记者 范文杰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22日   第 05 版)

“我国已有超过50%的成年人和20%的学龄儿童超重或肥胖,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按照世卫组织标准,中国肥胖儿童数量位居世界第一,肥胖成人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今年全国两会,马秀珍委员呼吁尽快建立肥胖治疗的中国方案。

马秀珍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之前曾兼任宁夏卫健委主任,是一名曾在医疗卫生事业战线上奋战多年的全国政协委员。她认为,作为独立的慢性疾病及其他众多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将肥胖症防治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给予关注,对健康中国建设意义重大。

“目前,中国超重肥胖相关卫生支出为243.5亿元/年,预计2030年将达到4180亿元,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2%。”马秀珍告诉记者,全国两会期间,她就肥胖治疗的中国标准制定问题提交了相关提案。

马秀珍认为,肥胖问题在中国面临最棘手的痛点在于三个层面:一是缺乏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案。中国各地饮食差异巨大,一刀切的生活方式干预与传统的文化、饮食习惯和个人生活方式差异相悖,且有资质的营养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现行需求,尚未形成公认的对肥胖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案。二是药物批准不足。目前国内仅有一种药物被批准进行肥胖治疗,远低于欧美治疗肥胖的药物数量,不能满足药物治疗的需求。三是临床执行度不足。尽管超重肥胖有多份管理、营养、治疗等指南共识,但相互之间缺少系统性和协调性,导致临床执行度不足。此外受传统文化影响,通过手术进行肥胖治疗在我国接受程度较低,实施率极低。

“国际联合组织及英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均已将肥胖症防治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工作,通过制定国家系统性政策,助力国民肥胖症管理。”据此,马秀珍认为我国也应建立肥胖治疗的中国方案。她还提出了三点具体建议。

“首先要按照人群区分完善我国的肥胖管理指南。”马秀珍表示,我国近20年里出台了《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控制指南》《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但未关注到儿童肥胖问题,因此有必要完善我国不同人群的肥胖管理和预防指南。

“其次是建立系统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案。”马秀珍建议,由政府牵头组织相关跨学科专家,制定我国肥胖中长期防控规划、生活方式干预方案、临床诊治及管理指南或专家共识等,加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和政府肥胖防控投入。

最后一点建议是启动“临床+科研”的实践模式。“该模式旨在建立以临床肥胖相关慢性病监测为主、社区肥胖咨询为基础的中国肥胖管理模式,通过储备和建立大数据,进行肥胖减重相关临床试验、肥胖治疗模式研究,进而探讨形成符合中国肥胖/超重患者的管理模式。同时,也要研发或引进更多的可以选择的治疗肥胖的药物,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的药物治疗标准和方案,以缓解肥胖药物治疗的困境。”马秀珍说。

2023-03-22 本报记者 范文杰 全国政协委员马秀珍: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0568.html 1 应尽快建立肥胖治疗的“中国方案” 40,56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