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关注

观点集纳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22日   第 12 版)

全国政协委员,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国家消防救援局局长琼色: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现在,基层消防救援队站始终坚持24小时驻勤备战,随时都在执勤和战斗。平均每15秒钟就有1起救援救灾救助的行动,年均接处警量已经超过200余万起,营救疏散遇险被困人员达40余万人。与改革转制前相比,救援的职能大幅拓展、接处警量大量增加。同时还承担着繁重的城乡火灾预防的任务。新时代新征程,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将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着力推动消防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严格教育、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不断提升火灾预防和应急救援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英勇奋斗。

全国政协委员,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国家消防救援局政治委员徐平:

当前,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领导管理体制、使命任务、运行状态、人员成分、内外环境等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要始终把抓建基层在全局工作中突出出来,努力锻造全面过硬基层。一是扭住党的组织抓基层。突出建强党支部“一个班子”和干部、党员、骨干“三支队伍”,确保基层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各级党委机关从各个方面把指导帮建工作抓扎实做到位;二是扭住战备训练抓基层。立起战斗力标准,创新训练内容、模式和方法,加强专业化模拟化训练演练,大抓实战化训练,加强执勤执法工作,持续抓好执法规范化建设;三是扭住指战员主体抓基层。端正根本态度,密切内部关系,纯正基层风气,注重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坚持“基层至上、消防员第一”,积极主动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解决好基层指战员的所思所盼;四是扭住厉行法治抓基层。按纲要建、按大纲训、按条令管、按规矩办,广泛开展“学法规、用法规、守法规”活动,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持续加强队伍正规化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中欧应急管理学院)主任(院长)马宝成:

在健全完善基层应急管理机制方面,要优化基层部门协同,通过建立权力责任清单,明确应急管理部门综合管理职责和各相关部门专业优势,明晰“统”和“分”“防”和“救”权责链条,健全隐患排查、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和及时处置闭环管理机制,做到“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同时,优化储点布局和库存管理,完善多元储备模式,健全完善救灾物资储备、调拨、紧急采购等制度和资金保障机制,解决好“储什么、储多少、储哪里、怎么调”等问题,形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整体合力。在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面,要构建“一专多能”的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统筹推进专业专职、兼职、志愿队伍建设,将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建强、用好社会力量,积极招募培育志愿者,壮大“专职队”、规范“兼职队”、用好“志愿队”。同时,要高度重视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应急救援力量培训,解决好基层应急救援人员年龄偏大、业务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要将消防站纳入政府配套工程统一规划,推动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和消防一体化建设,解决基层消防执法力量弱等难题,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张兴凯:

应急管理就是用科学系统化的手段,综合运用应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实现事故事件、灾害灾难预防控制以及风险的监测预警。目前我国的危险源隐患、重大风险的底数还不够清楚。要加强对危化品、矿山、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风险排查,既要找出危险源,摸清底数,还要教育和引导群众人人参与,共同筑牢安全发展基础。基层应急管理的明显短板是“最前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薄弱,要把基层的应急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起来,让老百姓能用、会用,给群众制定各种实用的指导手册,也可以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社区居民守则等进行有效指导。建立中国特色大国应急体系,下一步要继续打造“智慧应急”体系,建立完善基层公共安全体系,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新格局,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共同守护群众生命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

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农村、社区、厂矿、学校、牧区等基层一直是灾害防御工作最薄弱的环节,也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多年来,各地各部门坚持需求导向,强化科技引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将基层灾害信息员、安全监督员、应急志愿者等队伍建设逐步纳入基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在灾情统计报送、灾害预警传播、普及灾害防御知识、组织基层群众防灾避险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让这支队伍持续、稳定地运行下去,定期组织开展灾害基础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灾害应急处置、灾情统计报送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切实培养一批基层防灾减灾救灾的“明白人”,不断满足新时代综合防灾减灾和安全发展的新需求、新挑战。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地质院院长、民盟湖南省委会主委何寄华:

制度要落实,责任链条上的每个关键人都必须尽责担当。部分矿山企业在安全工作责任落实方面还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必须抓紧抓实责任体系建设。政府层面要抓住区域性、系统性安全风险,突出严把安全许可和安全设施审查关等重要问题。企业层面要扎实推进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配齐专业技术人员。对于矿山企业,要着重注意对外包队伍的施工管理,坚决杜绝违法分包转包、外包队伍违规挂靠等问题。

(本报记者 刘彤 编辑整理)

2023-03-22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0605.html 1 观点集纳 40,60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