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关注

懂应急 会应急 能应急

本报记者 刘彤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22日   第 12 版)

本报记者 刘彤

“2021年,我提交了《关于加强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提案》,得到了承办单位的高度重视。2022年,全国政协将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作为重点协商议题之一,我作为调研组成员跟随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调研组赴广东、河南等地进行了调研,并在双周协商座谈会上作了发言……”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谈及今年提交的提案“背后的故事”时,记者的思路一下子回到去年6月份的那次调研。

2022年6月6日至9日,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调研组围绕“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赴广东省开展专题调研。记者跟随调研组先后到深圳市、清远市、广州市,实地考察部分乡镇、街道、社区的应急能力一体化建设情况,走访微型消防站、红十字会救援队、社会应急力量孵化基地、应急物资仓库、隔离酒店、高层楼宇。在与当地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社会组织及志愿者代表召开的座谈会上,包括姜耀东在内的调研组成员深入了解了基层应急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从事教育领域工作的姜耀东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他认为,由于我国应急管理科学体系刚刚起步,应急管理高等教育不论在数量、质量、层次、结构等方面,还是在教育管理、教学模式等方面,都不能适应我国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培养的需要。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于2020年下发《关于推动部分学位授予单位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通知》,决定推进部分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应急管理”二级学科,开展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试点工作。

姜耀东认为,目前近20所试点高校设置了应急管理二级学科,应该总结试点高校应急管理二级学科的建设经验,发挥我国更多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完善学科课程教学设计,积极开展复合型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教学,考虑设置应急管理一级学科并凝练出二级学科。

其实,早在疫情期间,姜耀东就注意到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和公共卫生等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尤其是应急管理人才队伍缺乏,高层次复合型应急管理人才严重不足。于是,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姜耀东提交了《关于加强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提案》。

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指出,“依托应急管理系统所属院校,按程序和标准筹建应急管理类大学”,同时也指出,“鼓励各地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应急管理专业院校和应急管理职业学院”。2021年,应急管理部决定将华北科技学院和防灾科技学院合并组建应急管理大学,引起广泛关注。

这个消息让姜耀东看到了我国在大力加强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的巨大进展。他说:“相关部门应加快推进,争取早日建成‘面向多灾种、管控全链条,发展新学科、服务大应急’的应急类大学。指导地方积极规划建设应急管理专业院校和职业学院,可参照公安等部门做法,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院校定向培养和招录制度。”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干部素养,是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姜耀东建议,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和各有关部门专业培训机构的资源,开展复合型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教学和应急管理干部培训;另一方面,组织应急管理干部系统学习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应急管理专业知识,从而全面提高履职能力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应急指挥与应急决策能力,做到懂应急、会应急、能应急。

2023-03-22 本报记者 刘彤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0606.html 1 懂应急 会应急 能应急 40,60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