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意周刊

汉江边上有杨湾 村美民富正扬帆

姚国建 陈丹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27日   第 07 版)

毗邻南水北调源头,地处汉江上游东岸,远望山林交融、天水一色,近看道路整洁、庭院别致……这座宛如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村庄,便是湖北省老河口市洪山嘴镇杨湾村。

曾经的杨湾村道路泥泞、房屋破败,是老河口市33个重点贫困村之一。近年来,村子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以乡贤统战工作为抓手,聚焦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不仅整村脱贫出列,而且获得了“湖北省绿色乡村”荣誉称号。

以学党史办实事“凝心”、以讲村史看变化“聚情”、以引人才促回归“赋能”,党史学习教育一直是杨湾村乡村振兴的“集结号”。近年来,村两委从群众关心关注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入手,发挥村乡贤统战理事会作用,通过23次板凳会、8次庭院会、32次现场会和15次专题会,最终形成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拆危、筑路、建园等15个村庄整治的最佳方案。

杨湾村有8个村民小组,其中5个长期由邻村付家寨水厂早中晚限时供水,另外3个则就地掘井,一遇天旱就只能靠河边村组拉车送水。为解决困扰村民长达10年的饮水难问题,村党支部争取扶贫项目和资金,连接江山清源水厂,建成污水处理池2处,让老百姓吃上了干净、安全的放心水。

“行路难”一直是杨湾村村民头疼的事,从布袋沟到朱家湾长期被山丘隔断通行,严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往来。为此,杨湾村党支部动员群众发挥愚公移山精神,掘土平山、连接断头路,打通了一条村间长廊。

除此之外,杨湾村还全面开展“五清五绿”专项行动,即清理积存垃圾、柴草杂物、残垣断壁、家庭院落、河塘沟渠,对村边、路边、宅边、沟边、库边“五边”绿化植树,并利用朱家湾地理环境,建造荷花池和休闲广场以及乡村大舞台和休闲步道,硬化道路3000米,安装路灯27盏。

杨湾村党支部书记李秀荣介绍,这些年,村两委注重发挥乡村统战大团结大联合的作用,引导群众主动投身到基础建设、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中来,实现了从“唱独角戏”到“跳集体舞”的转变,广泛汇聚民心民力,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赞誉。

环境好了,村民的腰包也得鼓起来。

杨湾村紧紧依托洪山嘴镇商会,利用假期邀请乡贤看变化、唠家常、谋发展,通过产业链与群众结为致富共同体。通过商会牵线搭桥,先后登门走访在外能人26名,举办共谋发展座谈会80多场次,问需于贤、问计于贤,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25件次。“有‘颜值’的村容村貌、有‘言值’的营商环境、有‘价值’的投资项目,不得不让我回乡投资创业。”1988年出生的杜少鹏说起回乡创业信心满满。

与此同时,杨湾村对在外名人、回归贤人、创业能人、知识才人、乐善好人登记造册,发展壮大新乡贤统战理事会,织密统战基层组织网络,探索出“村党支部+统战组织+党员中心户+村民”治理模式,把乡村统战优势转化为共同缔造效能。

目前,村里已吸纳资金300万元以上,建成产业发展型、资产经营型、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等项目5个,带动35人勤劳致富,新增农业产值800万元以上。由回乡能人与林茂山林场合作,投资85万元建设以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普及为主的花卉苗圃基地100亩,年出圃绿化用苗150万株。与绿投公司对接,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订单农业”,构建产业共同体,共有120户农民变股民,通过利润分成每年增加经济收入180万元以上。

此外,杨湾村还以环境改造为依托、产业发展为基础、创意农业为手段,在环境整治和村庄改造中融入文化旅游元素,打造乡村旅游景观,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集体增财、民生增福、党建增色,推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在欢歌笑语中走深走实。

据统计,杨湾村202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575万元,是2012年的1.6倍;集体经济收入实现29万元,较上年增长15%以上;农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42万元。村民杨淑华说:“村支部不仅注重发展经济,而且还把爱好歌舞和民间文艺的村民组织起来,自办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为发挥先进榜样在共同致富路上的示范作用,杨湾村坚持发动群众共同评选最美杨湾人136人、最美家庭57个、十星级文明户121户,引领村民从“牌场”走向“广场”、从“酒桌”走向“书桌”、从“教堂”走向“课堂”。“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为老河口奋进‘实干年’、冲刺百强县贡献力量。”洪山嘴镇党委书记周华伟说。

2023-03-27 姚国建 陈丹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0837.html 1 汉江边上有杨湾 村美民富正扬帆 40,83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