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是历史悠久又传统深厚的表演艺术门类。在我国,至少在秦汉时期即已发展成熟。技艺手段及具体品类包含吊(子)、顶(技)、蹬(技)、耍(花坛)、爬(竿)、转(碟)、走(钢丝)、翻(穿)以及魔术、口技和马戏等等。中国杂技发展的整体水平,当今也居世界前列。这从我国各个杂技艺术团体及其节目经常在国际杂技艺术比赛和相关专业交流活动中屡获大奖或备受赞誉的不凡成绩,就可看得出来。同时,杂技的艺术特质,使得其与舞蹈和音乐等等艺术样式一样,具有超越民族和地域局限的审美通行性,拥有直接打通思想与情感而增进人类文化互鉴的特殊功能与便利条件。
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杂技的学术研究工作一直比较薄弱,直接掣肘杂技艺术的文化传承与创演繁荣。特别遗憾的是,至今全国范围没有一个专门正规的杂技研究学术机构的尴尬现状,使得对于杂技历史和艺术的记录整理与总结传扬,大大滞后于杂技艺术的创演实践和文化交流。
为此,建议有关方面能从全面继承和深刻弘扬杂技艺术文化传统的目的出发,积极创造必要条件,推动建立杂技研究的专门学术机构,肩负起全面发展杂技艺术的历史责任,承载起深刻传扬中华优秀杂技文化的应有担当。如在文化和旅游部所属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专门的“杂技研究所”,以改变杂技研究缺乏专门学术机构而影响深度传承的堪忧状况,为我国杂技的创新发展与更加繁荣提供相应切实的学术支撑。(郭海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