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健康周刊

拥抱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中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侧记

本报记者 陈晶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29日   第 06 版)

3月的深圳,春潮涌动。

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高科技产业聚集……这是广东深圳的标识,而这样一座快节奏的现代化都市却与传统中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3月22日至23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人民政府等指导举办的中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此举行,吹响了全国中医药行业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及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新理念新要求的冲锋号。

中医药行业驶入快车道,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记者在大会上了解到,近年来,中医药行业进入大发展黄金时期。政策体系、顶层设计日臻完善,在众多的“第一次”中,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顺,已驶入发展快车道。

比如,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中医类的三级医院从“十三五”初期的415个增加到目前的476个,公立中医医院的床位数从68万张增加到81万张,中医药人才队伍也得到了大力发展,中医药卫生人员从58万人增加到77万人,遴选了90名国医大师,100名全国名中医,99名岐黄学者,培养了6600多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3180名中医药骨干人才。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也在持续彰显,在防控新冠疫情过程中贡献了“三药三方”突出的成果,为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药科学研究也取得积极进展,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新时代1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转向高质量发展的10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引领中医药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全局性变化。广东省和深圳市的中医药工作就是近年来我们国家中医药工作跑出加速度的深度索引和真实写照。”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如是说,加快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要让中医药服务供给水平高起来,把做大做强特色优势放在首要位置,遴选发布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和适宜技术、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大力推进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攻关。

“与此同时,对照高质量发展的标尺,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特色优势彰显不充分,区域发展还不均衡,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还不完善,创新驱动还不强劲,中医中药还不协同,事业产业发展还不互相促进。”余艳红坦言。

让人才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

医疗卫生行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卫生人才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注重加强中医药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是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之一。会上,多位专家表示,中医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将直接影响中医卫生服务的质量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质量。

“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人才也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医疗服务、教育教学、科研创新、产业发展、发展战略、交流合作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中医药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中医药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教司副司长张欣霞列举说,2012年~2021年,中医药人员的总量由48.8万人增加到88.5万人,增幅为81.2%。其中中医类别的执业医师数量由36.8万人增加到了73.2万人,增幅98.9%,增长速度高于西医,也高于临床医学的人员。从结构来说,中医类别的高级职称比例是15.6%,低于临床,但高于口腔;从学历来看,中医类别医师研究生占比达15%,高于临床、口腔和公卫类别;从年龄分布来看,35~44岁年龄段均占比最高;从人才的效能来看,与2010年相比,2020年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虽然人才取得成效,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在队伍自身方面,规模、结构、分布依然无法满足需求,在培养方面,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规律是什么,如何遵循规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在体制机制方面活力不够,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评价机制也没有建立等。”张欣霞直言,破解这些问题,应加快培养集聚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实施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建设专项,加强与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融合。同时,还应从源头扩大基层中医药人才供给。

“人才就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古人说‘欲致鱼者先通水’,广东省中医院自2001年起率先聘请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来院带徒,首创‘跨地区拜师’‘集体带集体’‘一代带二代’‘脱产跟师’等师承模式。把全国各地的学术流派引到我们这里建立名医工作室,实施‘温书工程’‘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朝阳人才计划’‘拔尖人才计划’,评选医院名中医、青年名中医,分层分类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在会上分享了广东省中医院的人才培养经验。他认为,激活中医药人才积极性,应遵循中医药人才自身成长规律,建立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转协调的中医药人才评价制度和富有活力的用人机制。

科技创新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大会现场的无人化智慧药房人头攒动,这是“数字化+中医药”融合发展的生动典型。相关负责人介绍,无人化智慧药房融合智能制造、大数据等技术,可实现饮片智能仓储、智能调剂、智能煎煮、汤剂智能包装、智能清洁及成品自动配发等,做到“千人千方”的规模化定制服务。

会上发布的《中医药行业发展蓝皮书(2022年)》还显示,10年来,通过临床和机理研究,中医药在治疗缺血性中风、非小细胞肺癌、糖尿病、慢阻肺等一系列重大疾病、常见多发病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了一批中医药特色治疗方案。

“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要从‘强’字发力,具备解决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关键科学问题和开展源头技术创新能力;瞄准‘高’字攀登,具备实力参与国际科技特别是医药科技竞争;紧扣‘新’字攻关,注重挖掘中医药原创理论,提出新的疾病诊治方案。”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认为,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应从这些方面发力。

“中医药传承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传承为水之源木之根,创新为事业不断进步之动力,数千年来,中医药就是在汲取精华、兼收并蓄的传承创新中走向一次次发展高峰。”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表示,目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应把握机遇,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合力,为建设健康中国,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3-03-29 本报记者 陈晶 ——中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侧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0992.html 1 拥抱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40,99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