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乔木与钱锺书是清华同学,钱锺书比胡乔木高一届,但两人在学校时并不认识,直到1972年钱锺书回到北京后才与胡乔木交往,以后逐渐增多。晚年胡乔木常到钱锺书家中聊天,无拘无束、谈笑风生、亲密无间。
1982年6月1日,是胡乔木七十寿辰。生日到来前,胡乔木心潮澎湃,诗兴大发,写了七律《有所思》四首。诗写好后,像往常一样,送钱锺书阅改。钱锺书收到后,毫不客气,按自己的心境,大刀阔斧,改得密密麻麻,就连胡乔木最得意的一些诗句也改了。
胡乔木是一个极有礼貌的人,这就出现了“我诚心请你改诗,你也费心改了;我期期以为不可,但又怎么好意思请你再改回去呢”的尴尬局面。胡乔木为此十分踌躇。无奈之下,他不得不求助于与钱锺书关系甚密的李慎之帮他解围。
李慎之对二人是了解的。他知道胡乔木的四首《有所思》,实际上是他70岁的人生总结,是他的平生自叙。胡乔木与钱锺书虽然谊属清华校友,但是两人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一个投身革命,一个矢志学问。两人之间的差别,有感而发的诗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内涵和意境。钱锺书本来十分了然,这一次似乎完全忘却了,就像改自己的诗那样,“凭着感觉走”,只顾一东二冬、平平仄仄,由兴改去。
6月12日,李慎之来到钱家充当“说客”。他与钱锺书同乡同谊,比钱小13岁,一向“倚小卖小”、直来直去,以钱锺书的绝顶聪明,不等李慎之把话说完,已经完全明白。之后,钱锺书与李慎之二人一起先恢复原文,再选择他俩共同认为不妥的地方改了几个字(如将第一首的末句“弦断琴亡志亦酬”改为“弦急琴摧志亦酬”。因“断弦”多指丧妻与作者原意不符),这样稍做改动后由李慎之带回给胡乔木。胡乔木非常高兴。不久发表在7月1日的《人民日报》上。1992年准备出版诗词集时,胡乔木采纳了钱锺书的意见,将《有所思》改为《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