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政协新闻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服务当代有益后世

——江苏宿迁市政协持续拓展文史成果传播应用渠道

通讯员 班业新 本报记者 江迪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4月03日   第 04 版)

“政协志编纂和文史馆建设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标志性文化工程,要以可读、可用、可存为目标,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确保专、精、特、优。”近日,江苏省宿迁市政协召开《宿迁市政协志(1996-2026)》编纂工作动员会,标志着政协志编纂全面启动、文史馆建设提上日程。

2026年是宿迁建市30周年,也适逢市六届政协届满之年。作为献礼之作,市政协超前谋划启动首部宿迁政协志和《亲历建市三十年》等重大文史资料征编工作,同步筹建集存史育人、对外交流、文史研究于一体的政协文史馆。

近年来,宿迁市政协不断丰富文史工作内涵,持续拓展文史成果传播应用渠道,编制实施《全市政协文史工作规划(2022-2026年)》,成立文史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快推出富有政协特点、宿迁特色和时代价值的文史精品和工作品牌。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挥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作用,是人民政协的光荣使命和文化担当。“从《宿迁大运河文化丛书》《宿迁名片丛书》《艺览宿迁丛书》到《宿迁文化遗产录》,再到纳入今年常委会工作报告的《亲历建市三十年》《宿迁市政协志》等,我市政协文史资料征编工作不再零打碎敲,而是进一步突出系统观念,越来越专题化、系列化、时代化。”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朱磊介绍。

下大力气精心编著的文史成果不能“束之高阁”,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才是文史研究的价值所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是政协履职的中心环节,能否成为发挥‘三个重要’作用的有效载体,亦成为检验文史工作的重要标尺。”市政协主席冯岩在全市政协文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为此,市政协努力在“编-学-讲-用”一体化上做文章。位于宿迁市泗洪县境内的顺山集遗址,是江苏最早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将江苏文明史至少推前了1600年。市政协联合省政协文化文史委编撰了《江苏文明之根——顺山集文化》一书。去年9月,省、市政协在南京举办《江苏文明之根——顺山集文化》新书发布会,并联合央视专业团队拍摄专题纪录片。

1月16日,经过近半年的紧张筹备和摄制,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泗洪顺山集遗址》亮相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借由央视的传播平台,通过纪实跟踪、采访口述、情景再现、数字动画、特技摄影等样式,文史精品走向未来、传统文化走近大众的步伐越来越稳健。

无独有偶,2022年宿迁市政协文史工作捷报频传。由政协干部主编演播的《彭雪枫的“三件宝”》入选中组部百集党史微视频,荣获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一等奖;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二级调研员洪声荣获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十佳先进个人。

2023-04-03 通讯员 班业新 本报记者 江迪 ——江苏宿迁市政协持续拓展文史成果传播应用渠道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1231.html 1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服务当代有益后世 41,23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