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人物

左宗棠与湖南人的精气神

——纪念左宗棠诞辰210周年

政协湖南省委员会研究室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4月03日   第 12 版)

左宗棠,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也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者,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湖湘文化的践行者。

左宗棠身上彰显着湖南人“敢为人先”的果敢气度。他开风气之先,积极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坚持自立、自主的原则,大力兴办洋务,发展近代工业并培养科技人才。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建福州船政局,他一面从外国订购造船机器、轮机和船槽等,一面聘请西方工程技术人员,在引进吸收的同时抓住主动权,打破列强技术垄断,建立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新式造船厂,成为“中国制造肇端之地”。同时,他创设船政学堂(亦称求是堂艺局),制定《求是堂艺局章程》,“延致熟习中外语言、文字洋师,教习英、法两国语言、文字、算法、画法,名曰求是堂艺局,挑选本地资性聪颖、粗通文字子弟入局肄习”,为中国海军及航海事业培育大量人才,被孙中山先生称誉“船政足为海军根基”。后来在北洋两次海战中叱咤风云并以身殉国的英雄林永升、邓世昌、刘步蟾,清末民初的海军将领萨镇冰、程璧光等人均出自船政学堂。来到陕甘后,左宗棠又引进西方的先进设备、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创办了西安机器局、兰州制造局、兰州机器织呢局等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近人秦翰才先生在《左文襄公在西北》一书中就称“西北近代文明之肇始,实起自左文襄”。在长期以来闭关锁国、盲目排外、以洋务为耻的社会环境下,左宗棠学西方图强的开放胸怀、兴洋务救国的远见卓识、领风气之先的改革创新举措便愈显难得,这也是对湖南人“敢为人先”的果敢气度的最好注脚。

左宗棠身上闪耀着湖南人“经世致用”的务实风格。他早年深受贺长龄兄弟、陶澍、魏源等湖湘经世学派士人的思想影响,讲求“实学”,好读“有用”之书,用心钻研舆地、兵书、农桑、水利、盐政、漕务等有用之学,亲手编绘全国及各省地理图本和历史图籍,以自己独特的见解对时局进行分析判断,这也为他往后外抗侵略、内事建设做了学识上的充足准备。左宗棠极为推崇主张经世致用的魏源,不仅为魏源所撰《海国图志》再版作序,还在写给女婿陶桄的信中盛赞该书:“近料理新疆诸务,益叹魏子所见之伟为不可及,《海国图志》一书尤足称也”。他在自著《学艺说帖》中剖析世界大势,主张改变以往重义理而轻技艺之弊,倡导认真学习西方技艺而谋求富强。左宗棠极为注重“实政”,《清史稿》载“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过人。廉不言贫,勤不言劳。待将士以诚信相感。善于治民,每克一地,招徕抚绥,众至如归。论者谓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则以王道行之。信哉!”左宗棠驻扎西北十三年半,经营西北,夙夜在公,任上施行的善政懿行数不胜数,涉及到军事、财政、民政、经济、教育等方方面面,左宗棠终生崇尚“通经致用”,追求“修齐治平”的“实行”“实效”,鲜明标识了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务实风格。

左宗棠身上凸显着湖南人“坚韧不拔”的坚毅品质。在他身上有一股湖南人所习称的“耐得烦,霸得蛮”的血性。左宗棠从“一介布衣”成长为“中兴之臣”,前40年不求闻达,厚积薄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为之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积蓄能量;出佐督抚幕府长达8年,48岁才开始创建楚军,独当一面;50岁才开始主政一方,大器晚成。为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左宗棠孜孜不倦,不达不休,连续向朝廷进忠言、献良策,终于争得朝廷对“塞防与海防并重”的认可;还先后六次上奏,请求在新疆和台湾设行省、置郡县以实施有效管辖;在西北任上,面对嘲讽和困难,他都概不介意且越挫越勇,“天下事总要人干,国家不可无陕甘,陕甘不可无总督,一介书生,数年任兼圻,岂可避难就易哉”。

作为湖湘后人,我们纪念左宗棠诞辰210周年,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湖湘文化精神,涵养向新而行的中华文化自信,凝聚起三湘儿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的磅礴力量,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南篇章而团结奋斗!

2023-04-03 政协湖南省委员会研究室 ——纪念左宗棠诞辰210周年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1284.html 1 左宗棠与湖南人的精气神 41,28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