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适值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50周年。中央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为配合庆祝活动,人民政协报社制定了系列报道方案,其中安排了一篇关于国旗诞生的报道,任务交到了我手上。
国旗,与国徽、国歌一起构筑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象征着国家的主权与尊严。如何做好这篇承载着历史分量的报道,我决定向50年前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现场聚焦,用史实说话,把那一时刻蕴含的内涵意义展示出来,以强化人们对国旗的再认识。
于是,我走进了全国政协档案室。连日查阅档案,国旗诞生过程的脉络越来越清晰,蕴含的意义更是令人激动。我对文章的构思逐渐成熟,以三个小标题集结起三个部分:“热望,流火秋阳般的迸发”“夜商丰泽园,为着圆满的结局”“团结,共和国风雨无摧的力量之源”。
第一部分写了国旗以及国徽、国歌的征集过程:“自登报征求后,一个月内即收到应征稿件:国旗一九二〇件,图案二九九二幅。国徽一一二件,图案九〇〇幅。国歌六三二件,歌词六九四首”。应征来稿遍及全国乃至海外,一些重量级人物如朱德、吴玉章、郭沫若和一些著名的文坛艺坛大家也进入投稿者行列。我对盛况有感而发:“人们期盼新中国早日诞生的热望迸发着,有如那个收获季节高天流火的秋阳。”
第二部分则是对应征稿审查筛选过程进行的描述。从承担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的第6小组最初“一致意见以为‘初选第十一号’较好”,到“初选十一号”图案送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审看后,“研究结果,后觉得初十七号好”,“初选十七号”成为第一选,“初选十一号”作为第二选,再到印出38幅国旗图案小册子,以及600余名代表分成11个组进行气氛极为热烈的讨论,对国旗方案审查的高度认真、慎重、求精的态度,从档案中呼之欲出。
然而,当大讨论意见逐渐集中到红旗角上有一星及一黄条的类型后,再度出现重大转折。据《张治中回忆录》,一次毛主席在宴客中对他说“以四分之三或者三分之二的赞成人数通过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样不够圆满,我们一定要选一幅让全场一致通过才好”,随后毛主席提出五星红旗的图案。张治中感喟:“为什么连少数人的意见也要照顾到?这就是民主精神!”政协档案则正式记录下,1949年9月25日下午8时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召开的座谈会。毛主席拿着五星红旗图案说,这个“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大家一致鼓掌表示完全赞成。至此,五星红旗图案被推到了候选国旗图案舞台的中心位置。
第三部分写的是经过一波三折、峰回路转后的圆满结局。9月27日,一面五星红旗展挂在中南海怀仁堂大会会场的主席台中央,表决结果,国都、纪年、国歌、国旗四个决议案被全体代表一致通过。大会主席团执行主席周恩来在表决前对决议草案作了更加简明的修改说明,将国旗之前在草案中的称谓由“红地五星旗”变为了“五星红旗”。对于这一重要的事件节点,我摘录了一段十分珍贵难得的现场录音作出描述:他独有的带着淮安加天津口音的普通话极具穿透力,“直截了当这样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如同国旗图案本身一样简洁洗练,这一释义也因简洁洗练具有了政治包容性最强的深刻内涵。
作为整篇报道的文眼,文中我还写了这样一段话:毛泽东所说的“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讲得何等好!它具有着跨越时间的生命力。当我们的共和国走过50载风风雨雨,当我们博浪当今世界政治的风云变幻,当我们胸怀强国梦即将迈步新的世纪时,我们都更深刻地体会到这话语所蕴含着的巨大力量。
报道以《共和国真实的故事——国旗诞生记》为题,呈现在1999年9月22日的第二版,篇幅几乎整版,版式文图并茂、大气端庄,极具美感。我圆满完成了报社交给的任务,也因这篇报道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和思想的升华。
(作者系人民政协报社原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