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化周刊

凝望

——从白洋淀风情谈长篇小说创作

关仁山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4月10日   第 10 版)

我回望故乡时,故乡也在望着我。

当我回望白洋淀的时候,白洋淀也在望着我。

2017年夏天,我到白洋淀体验生活,创作三卷本长篇小说《白洋淀上》。我深情地凝望白洋淀。白洋淀的民俗风情吸引了我、那里乡亲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都是我关注的,岸边的一棵树、一艘船、一草一花,飞禽走兽,也都完美准确地进入整体描述中。面对雄安新区激荡的生活激流,我常常像一个无知而好奇的孩子。白洋淀在巨变,变得越来越突出,我用文学来记录和歌唱。

白洋淀大地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这座日新月异的未来之城,会成为人类新城市的模板,同时也回应着人类重大精神问题,作家要解决这些精神问题。我们既对正面价值肯定与弘扬,还要带着一颗赤诚的心对假恶丑提出质疑和批判,最后形成时代的精神启迪,以沉甸甸的思考建设美好的精神家园。

深刻而广阔地再现当今社会生活的风貌,这应该是作家思考的问题。雄安新区的成立和乡村振兴都是重要事件,文学,特别是小说怎么艺术表达这个特殊题材?我开始是由于激情和冲动想写这个作品,可一旦真正触及这个文本的时候,我开始束手无策了。

离现实近了,等于没有拉开距离。其实,这也是审美距离,是认知上的一个难题。现实错综复杂,如何认知和整体把握新时代,反映生活本质?我想写一部时代生活的长卷,要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全貌,写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让我兴奋,又让我觉得非常困难。

长篇小说是结构的艺术。构架这部多卷本长篇小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生活积累增加和对艺术想象的丰富,一步一步深化的。首先,作品要传达出时代的精神,写出新时代的筋骨和温度。我应该对白洋淀百姓生活给予尊重和同情,同时要以一种新的结构统领这些故事和人物。情节发展和人物行动安排的是旋转舞台式的结构,历史仇怨和情理,爱情与欲望、伦理与道德、守旧与建设都冲突起来。其次,反映人物的命运变化,雄安新区成立和乡村振兴成为人物命运改变的基本依据。几条线路上的人物,因白洋淀这个舞台或冲突、或融合,或亲缘、或恋爱、或工作关系,疏密相间、错综复杂,使日常富有烟火气的生活细节演绎出波澜壮阔的巨大内容。以王家寨为基点,渐次波及白洋淀以及北京、深圳、张家口和太行山,勾勒出一幅全景式的山乡巨变的社会风俗画卷。当初创作意图是明显的,以小见大,主要是关注社会变革中人的命运变迁,传达我们对现实世界的忧思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其实我想,白洋淀看不见的风景才深奥无比。

写作的时候,我将心中对白洋淀的崇敬全部倾注其中。文学反映现实生活是必然的,让我困惑的是,文学多大程度上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我采访到百姓的生活是不是真实的?我困惑了一阵又一阵,继续走进白洋淀人民中间,与他们朝夕相处,乘船打鱼,谈话聊天。我看到,白洋淀城市化背景下的乡村面临着挑战和转型,我们不能以摧毁和掏空乡愁为代价,发展城市,生态农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白洋淀得到充分的印证。就白洋淀来讲,如果生活是创作的源头,小说就是入淀的河流,河水在入淀口激起了美丽的浪花。我们从源头吸收巨大的营养,以时间换空间,对所掌握的素材进行分析。

2023年2月12日,作为“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首部作品,117万字的长篇小说《白洋淀上》在雄安新区首发。4月1日,雄安新区成立六周年之际,我的长篇小说《白洋淀上前传》在白洋淀王家寨首发。《白洋淀上》还入选了2023年1月和2月“中国好书”榜单。

我有个感受,凝望白洋淀,感觉这世界说复杂也复杂,三言两语说不清,说简单也简单,几句话就能概括,爱恨情仇,生老病死。我们要真正弄懂生活,真是不容易的,如果懂了就会化苦难为温暖为动力。我要逆流而上了,变成一条鱼,寻找生命中的那一缕清泉。

(作者系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

2023-04-10 关仁山 ——从白洋淀风情谈长篇小说创作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1664.html 1 凝望 41,66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