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教育在线

引导家长在生活中传承

贺春兰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4月12日   第 10 版)

在我的记忆中,对家乡的记忆常常与元宵节妈妈带着观看踩高跷,与牵着父亲的手挤在小县城的人群中去看花灯,与邻居大娘陪伴去听豫剧《朝阳沟》《卷席筒》等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回忆起来,其实不仅仅是节日是戏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这些活动里承载着我们和亲人在一起的生活,承载着我们的亲情我们自己的儿时记忆。离家多年,回忆起来,这样的一幕幕常常萦绕脑海,成为我的乡愁。

现代人恰恰需要这些东西以滋养、厚植家国情怀,也才能够在现代化的滚滚车轮中,在全球化、城市化、工业化的浪潮中不迷失自我。

因为非遗本身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的这一特点,在学校师资等教育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要想进一步做好优秀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教育转化工作,建议充分发挥家、校、社的合力,即在优秀非遗项目进校园的同时,也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结合我国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及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在近期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学校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家长在利用元宵、清明等节日活动参与非遗教育的责任感,让更多的孩子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在乡土故事中感受非遗魅力,厚植家国情怀,传承民族精神。

2023-04-12 贺春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1803.html 1 引导家长在生活中传承 41,80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