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处就那么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柳青
在全国煤炭行业、陕西企业界有一位家喻户晓的全国劳动模范、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中国优秀创业企业家、全国煤炭行业优秀企业家——彬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何万盈。他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带领彬煤公司在全国、陕西和煤炭行业创造了诸多第一,从一家濒临破产关闭的小煤矿成功迈进中国企业500强、中国能源集团500强、中国煤炭企业50强,树立了地方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和典范。就是这样一位享誉陕西、全国知名的企业家,却经常说:“影响我、塑造我、成就我、改变我最大的是赴高原当兵、到基层做工人、在乡镇从政经历。这些经历在我人生最关键的时期塑造了理想信念、思想观念、格局境界、精神意志、作风操守。”
当兵:锤炼人生
1950年10月22日,何万盈在陕西渭北黄土高原的彬县北极镇曹村出生,在家族同辈中排行老大。年少时他刻苦学习,积极上进,克服重重困难念完了初中。18岁的时候,他在人民公社靠挣工分生活,但因家境贫寒,兄妹5人经常吃不饱穿不暖。跟着父辈上工挣工分,还是另谋生路,面对人生第一次抉择,他选择了报名参军,实现人生的第一次转折。
当时,从彬县一同当兵的6人挤在一个闷罐车里,西出嘉峪关,茫茫戈壁滩,同行的一个小伙子看到环境如此恶劣,泪流满面。为活跃气氛,鼓舞士气,何万盈带领大家唱起红歌,点燃激情。入伍后,他从炊事员、饲养员做起,每天上山挑水挖菜、烧火做饭,还要喂猪担粪,这些超负荷劳动让他每天大汗淋漓,但他咬牙坚持,把繁杂琐碎的事情干得井井有条。入伍半年后,他当上班长,一年后,升任副排长。1970年,一次在沙漠的长途野营拉练中,他们从宁夏中卫穿过腾格里沙漠到贺兰山徒行500多里,尽管脚上血泡摞血泡,他却主动帮战士们扛枪担物,带着他们走出了沙漠,成为野营拉练中最出色的战士。
三年的军旅生涯,坚定了他听党话跟党走、报效祖国奉献青春的理想信念;锤炼了他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铸就了他雷厉风行、吃苦耐劳、敢打硬拼、永不服输的钢铁意志。每次提起当兵经历,他都会自豪地说:“部队大熔炉使我的信念、精神、意志实现了脱胎换骨。”
转业:扎根厂矿
1970年6月,何万盈转业回乡后,被分配至彬县化工厂,成为一名普通工人。在彬县化工厂工作的两年间,养家糊口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1973年1月他进入彬县百子沟煤矿,从此与煤矿结下了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刚进入煤矿时,工人们看到他是白净的年轻小伙,没有人愿意带他。在他的软磨硬泡下,矿上安排他当了一名井下运输工,一般人一天掀矿车只能三四趟,但他每天能掀五六趟。他说:“那时候煤矿的条件特别差,给个灯就下去了,工作面温度达40多度,常常光着膀子干活,塑胶靴里都能倒出来一摊水。”由于他冲在前、扛得住、能吃苦、不怕累,不到半年时间被提拔为技术员。在技术员岗位上,他爱学习、肯钻研、勇实践,很快成长为技术标兵。1974年2月被推荐为矿上第一批到陕西省煤矿学校入学深造的煤矿工人。在学校的两年多时间里,他深钻细研、系统学习煤层地下开采课程,为之后快速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75年至1982年,作为生产技术科副科长、科长,何万盈参与了多次矿井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成长为统筹多项工作的技术骨干。1982年2月,他被提拔为五号井井长,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战略思维、综合决策、管理运营能力,成为了独当一面的优秀矿井管理干部。
从政:富民兴业
1986年10月,秋风生泾水,落叶满彬州。何万盈被调任南玉子乡副乡长,主管乡镇工农业,他的人生又一次发生重大转折。履新后,他对全乡工农业进行深入走访调研,以超前的战略眼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先后主导兴办了南玉子乡第一个砖厂、林场、农场,让这个贫瘠而偏僻的乡镇诞生了乡镇企业,为南玉子乡找到了一条改革发展之路。
在彬县乡镇农业发展史上,有一件事至今让群众称赞不已。何万盈主导通过置换土地,在南玉子乡芦才村形成上百亩连片河滩良田,栽种上梨树,短短几年,芦才产的梨以酥脆爽口、皮薄多汁等品质,成为闻名全国的彬州梨品牌。1994年,他调任彬县炭店乡副乡长,主管清水沟煤矿等工矿企业,主导建纸箱厂,引导支持百子沟煤矿、陈家坪煤矿技术改造、扩产提效。1995年1月,他回到了阔别9年的彬县百子沟煤矿,担任矿长。
在乡镇工作的9年间,他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锤炼了忠诚干净、担当实干的政治品格,特别是他大力兴办乡镇企业、发展乡镇经济,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探索出了一条发展经济、产业带动、实业致富、为民造福的新路子。
他,是一名戍边军人,是一名基层工人,是一名乡镇干部——正是这些经历,让何万盈始终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人生选择和具体行动中。他青年时期胸怀的理想抱负、厚植的家国情怀、形成的战略思维、淬炼的坚强意志、铸就的不屈精神、锻造的务实作风,为而后立远志、干大事、创伟业铺就了一条光明宽广的大道。
专栏题签:罗 杨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
专栏篆刻:王 丹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篆刻委员会主任
专栏策划:张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