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营周刊

需求侧与供给侧共同发力:

一季度消费加速复苏

本报记者 孙琳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4月21日   第 05 版)

“一串烧烤”带火一座城,穿越沉浸式旅拍爆火西安,年轻人兴起“特种兵式”旅游……一季度以来,随着消费回暖和升温,各地餐饮、商超便利、住宿等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久违的热闹与喧嚣。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市场销售较快恢复、服务业明显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22亿元,同比增长5.8%;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3.6%。另一组来自国家税务总局的税收数据显示,一季度住宿餐饮、文体娱乐、居民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2.8%、13.7%和9.4%,已超过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推动餐饮、文化、旅游、体育等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随着多个部门围绕提振消费一系列部署工作的展开,以及各项促消费举措持续加快落实,在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共同发力下,这个春天,我国消费市场正展现出强劲的复苏之势。

■ 消费需求正在释放

“五一临近,我们已经提前安排好了前往张家界的旅游行程,并特意安排了高端旅游团。”在北京生活的李女士告诉记者,相较于前几年,今年在吃喝、出游方面花销会比较大,就是想把过去几年因疫情无法消费的都补回来。按照她的话说,“适当的花销还是挺好的。”而李女士的消费意愿仅仅是一个缩影。

从公开的数据显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今年一季度消费市场加速回暖。3月份,全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9%,比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零售业景气指数为50.6%,持续回升;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5.5%,较上月回升5.4个百分点……各地各部门将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我国消费市场潜力正加速释放。

而在需求集中释放趋势下,文化、旅游消费复苏之势尤为强劲。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统计,一季度全国演出市场快速升温,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95.4%。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新增旅游相关企业7.99万家,同比增长41.14%。美团数据则显示,截至4月10日,五一假期国内旅游订单较2019年同期增长约200%,创5年来最高。据专家预测,五一将至,一场旅游热潮蓄势待发,也将带动新一轮消费。

“我国消费整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消费场景增加,居民外出、餐饮、娱乐、旅游等接触性消费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3.9%。从居民人均情况看,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名义增长6.2%,明显快于全部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而随着经济企稳回升,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就业形势逐步改善,消费场景不断增加以及居民消费信心有所提高,付凌晖认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将明显增强。

■ 创新供给 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

消费需求已经释放,如何更好激发出更大消费潜力?对此,付凌晖表示,综合来看,今年以来消费整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但也要看到,居民消费意愿有待进一步提升。下阶段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积极增加优质供给,把扩大消费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结合起来,不断释放消费潜力,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福祉。

事实上,今年以来,中央及地方已开始加快落实各项消费政策措施,着力和扩大消费,在增强消费能力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将从恢复和扩大消费、扩大有效投资等5方面扩内需,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湖北省印发《2023年湖北省“稳预期、扩内需、促消费”工作方案》;四川、天津等地印发“十四五”扩大内需规划或实施方案,提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厚植内需发展潜力。北京、浙江、青海等地发放消费券,促进绿色智能商品、餐饮、旅游等消费。

在改善消费条件方面,商务部结合“消费提振年”,将酝酿出台新能源汽车下乡、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新举措。山东、上海、福建等地发布扩大内需行动计划、扩大消费若干措施或行动方案。在创新消费场景方面,商务部组织启动百城联动汽车节、中华美食荟等重点活动,推出绿色美居、美丽时尚、品质生活等消费场景。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携手打造京津冀消费季,创新推出兼具国际范、中国潮、烟火气的标志性消费活动。

与此同时,各地也因地制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夜间经济、网红餐饮、户外露营等频频出圈,城市步行街、商圈客流量明显增加。淄博特地为游客开通了“烧烤专列”,坐着高铁来撸串成为时尚。江苏南京上线“南京消费地图”,为游客推选100个特色消费新场景,最新、最全游玩攻略一图搞定。重庆、成都成立成渝双城消费服务联盟,联动举办成渝双城消费节等主题消费促进活动……

而为了要积极增加优质供给,把扩大消费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结合起来,不断释放消费潜力,市场主体也纷纷发力。

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要促进新型消费,加快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培育壮大智慧产品和服务等“智慧+”消费,并在扩大重点领域消费方面进行部署安排,如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等。为了助力家电等大宗消费持续回升,据拼多多相关负责人介绍,拼多多已启动了“百亿补贴数码家电消费季”,首季将在百亿补贴的基础上再次投入10亿真金白银,对手机、电视、冰箱、空调等数码家电全品类进行额外补贴,为消费者提供“天天都是618”的购物体验,推动制造业品牌直连全国大市场。“每年4月份也都是数码家电品牌进入销售旺季的开端,平台在此次消费季活动中投入的补贴力度也是空前的,将最大程度提振消费者对数码家电产品的消费需求。”拼多多百亿补贴“数码家电消费季”的项目负责人表示。

京东则推出“百亿补贴”计划,推出最大优惠力度的消费体验,携手品牌商家以补贴满足消费需求,促进消费。“作为一家新型实体企业,京东在促消费领域具备独特优势,京东将发挥数智化社会供应链的优势,助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推动实体经济发展。而此次京东推出的百亿补贴希望能最大限度帮助品牌商家开放,帮助它们提升销售,把握消费回暖机遇,重回增长快车道。”京东相关负责人表示。

而今年以来,各地消费市场回暖势头明显,本地消费活力也在进一步释放,以即时零售为代表的零售新业态也在各地落地开花。众多本地商超、餐饮门店乃至杂货小店等实体零售借势实现了数字化升级,商品供给更丰富,消费体验持续提高,服务模式创新升级,共同激活了本地消费市场。

美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海口美兰区的宋庆将经营了近20年的杂货店上线美团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88平方米的小店服务半径从线下的1公里拓展到线上的10公里,商品种类逐渐超6000件,比同平台的一些大型商超数目还多,每月即时零售订单超7000单。“随要随买”“随买随到”的即时零售新模式,让小店的营业额和利润双双提升。当下,已有越来越多本地实体拥抱即时零售这一数字化经营方式,这也必将对本地消费起到一定提振的作用。

可以预见,随着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也将更好提振消费,不断释放消费潜力。

2023-04-21 本报记者 孙琳 需求侧与供给侧共同发力: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2294.html 1 一季度消费加速复苏 42,29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