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朱家村“寻路”

许水涛 韩雪 孙权 张丽 许义甫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4月22日   第 02 版)

在朱家村,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便是跟着朱家村第一书记吴俊辰“跑圈”。蜿蜒盘旋的环山村道,将朱家村分散错落的8个组的380户人家串联起来,因路的出入口相近,小吴书记便将入户走访工作称为“跑圈”。3米宽的村道旁边就是深谷,还有不少的急转弯、高陡坡,让我们在“有惊无险”中对这条路充满了好奇。

在一次“跑圈”结束的回程中,我们迎面遇到一位正沿路负薪行走的老人。与老人寒暄过后,小吴书记告诉我们,老人叫赵绪忠,是一名68岁的老党员,当年村里修路时可谓“能量满满”。

第二天,我们来到赵绪忠家,“追问”起他的“修路”故事。

赵绪忠应该是朱家村较早意识到“要致富,先修路”的村民。他说,1996年之前,村里没有路,出村至少要翻2个小时的山,卖猪买化肥全靠人背。后来,村民们自发集资开出一条土路,才让朱家村摆脱了“无路可走”的困境。但每逢阴雨天,本就不平整的土路又变成了坑坑洼洼的泥路,依然寸步难行。于是,当2016年左右政府提出修村道时,赵绪忠是第一批赞成的人。

耕地,对于靠天吃饭的村民,无疑是命根子。当时,修建村道遇到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占用耕地。这在赵绪忠这里,完全不是问题。后来,村里要修建防旱池,他也二话不说,让出了自家近一半的平整耕地。

赵绪忠曾做过几十年的村组长,与村民打交道经验丰富,又常常被委托说服同组组员。他采用“谈心”的方式,先逐个摸底组员对于修路的态度以及抵触修路的原因,然后一一攻破。这工作费时费力又费神,其时,他的老伴正病重住院,他是一边照顾老伴,一边抽时间做组员工作。

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干劲那么足?他干脆地说:“这是公益性事业,该占多少占多少,全占了都行。我总觉得作为我们党员,首先就要有党性,与普通老百姓说话做事肯定是有区别的。”老人语气铿锵、眼神坚定,适时午后的阳光斜照入屋,给老人瘦削干净的脸庞附上了一层余晖。

村道修好了,村民外出变多了。8组的陈大爷年过九旬,在修村道前很少走出大山。2017年是村道刚修好的那一年,陈大爷特意让儿子陪他去了一趟北京,他们在天安门广场走了好久。老人在村里常说:“这条路圆了我几十年的心愿。”

每天,村委会副主任陈敏都要开车往返一趟朝天镇。从朱家村到朝天镇,如今只需要10来分钟的车程,村里的孩子也大都到镇上或者区里上学。接送孩子上下学,或在城镇租房陪读,成为大多数家长的选择。“90后”的陈敏曾经是在朝天镇读的中学,她记得,当时上学需要走上1个多小时,到了冬天,天尚未亮就约好同伴出发了。说起对路的感受,陈敏颇为感慨:“我和孩子上学走的是同一条路,相隔23年,我看着它一步步给村里带来了很多新变化。现在的路还在不断延伸变宽,这让我充满更多期待。”说这话时,陈敏的眼中是充满光亮的。

路变好了,村民的需求也更高了。2021年,上任驻村“第一书记”不久的吴俊辰,便通过自己的开车体验和村民的诉求,了解到道路狭窄、错车困难等已成为村民们的“急难愁盼”。今天,朱家村的路正在进一步改造和硬化,这是小吴书记为朱家村协调争取的2022年省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430万元,用于改(扩)建村内道路8公里。

指着朱家村通往小安村的2.2公里连村毛坯土公路,小吴书记说:“这段路进行改造和硬化后,将打通广元市区—朱家村—小安村—曾家山旅游区的线路,朱家村到曾家山旅游区缩短12公里。”

他还说,希望今年建好这条民心路,再走出一条致富路。

2023-04-22 许水涛 韩雪 孙权 张丽 许义甫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2344.html 1 朱家村“寻路” 42,34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