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态周刊

“东北大运河”稳固国家粮食“压舱石”

本报记者 高志民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4月27日   第 06 版)

“我建议推动东北大运河研究论证,并将其作为东北水网主骨架,与东北水网工程协同规划,促进国家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与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互联互通。”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政协副主席姜军在“两会”期间呼吁,尽快建设“东北大运河”,逐步形成东北区域“一张网”,进一步稳固国家粮食“压舱石”地位。

实现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水系联通,系统解决东北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是几代中国人的夙愿。2022年6月,水利部印发的《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9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工作方案》中,东北水网工程列入9项工程之一。

“东北三省一区近年来谋划并实施了一系列引调水工程,如辽宁省实施了大伙房水库输水、辽西北供水工程;吉林省实施了引嫩入白、吉林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引嫩扩建骨干工程;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了引绰济辽等工程;黑龙江省谋划并即将实施三江连通工程。”姜军告诉记者,东北水网建设已经具备了由点向网、由分散向系统转变的规划基础和工程基础。

“目前,水利部已明确由规计司牵头负责东北水网规划编制工作,水规总院和松辽委具体牵头负责技术方案,黑吉辽内四省区协同参与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东北水网工程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了东北水网工程规划编制工作协调小组和工作专班,正在编制规划技术大纲。”姜军认为,东北大运河可以分为吉林人工开挖段、辽河干流段、“九龙湖”段、浑河段、大辽河段和盘锦人工开挖段6段,共740公里航段,加上原有松花江干流约1000公里航段、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后至乌苏里江汇合点约260公里航段,合计全长约2000公里,构成南出渤海的东北水运大通道。

在姜军心目中,东北大运河理念纵贯“北水南调”计划,将松花江水调到辽河,解决辽宁缺水问题。同时,形成南出渤海营口、北出俄罗斯鞑靼海峡的东北亚国际水运大通道。建成后,可形成大约7000公里的河流网和生态经济带,在更大范围内促进水资源与生产力布局均衡,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和水灾害问题。

“规划设计要适当超前,建设周期应灵活把控。东北三省要共同开展东北大运河的研究、论证工作,并推动工程规划尽快提上日程。”姜军建议。

“鉴于东北三省目前水利工程建设状况和所处地理位置,在北水南调工程体系建设和水资源分配中,要充分考虑未来水资源需求。”姜军还建议,近期在做好水资源置换配置分析的基础上,推动开展东北区域内部连通,高水高用、近水近用,将松花江水引至辽宁。

2023-04-27 本报记者 高志民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2637.html 1 “东北大运河”稳固国家粮食“压舱石” 42,63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