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休闲周刊

让世界爱上中国茶

本报记者 李冰洁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4月28日   第 11 版)

春天,正是品茶好时节。在一个古亭竹林假山环抱的中式院落中,袅袅茶气温暖着尚有一丝凉意的天气,“太棒了”“了不起”“十分难忘”的赞叹声不绝于耳。四月二十二日,由北京外交人员语言文化中心、世界茶联合会和国际茶产业发展协会共同举办的“非遗茶·和天下”活动在京举行。来自六十多个国家的近百位驻华外交官、大使参赞和国际友人纷纷对中国茶竖起大拇指……

非遗茶 香古今

杭州西湖龙井、雅安蒙顶甘露、潮州凤凰单枞、长兴顾渚紫笋……十多个来自各大产区的代表性中国非遗茶展示摊位,将北京外交人员语言文化中心的小院落占得满满当当。

院中聚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新西兰、葡萄牙、捷克、日本、智利、俄罗斯、芬兰、厄瓜多尔、巴拿马……大家或观赏表演,或驻足品茗,又或是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与席主聊天,各展位的席主拿出看家好茶招待来宾,共同享受这场茶的“盛宴”。

主办方介绍,此次邀请的都是入选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的茶业代表,希望以茶为媒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让国际友人了解并爱上中国茶。

一阵古琴乐声响起,来宾们纷纷将目光集中到院落中心的空地上,“大唐煎茶”技艺表演开始了。两位身着唐朝服饰的姑娘优雅地展示着炙烤、碾罗、煮水、投茶、分茶的步骤,曾经盛行于唐朝的饮茶日常场景展现在人们面前,引得外国使节纷纷赞叹并报以阵阵掌声。

与如今煮饮方式有所区别,唐代煎茶要在其中投入少量食盐调味,表演者秋秋兴致勃勃地介绍:“整个表演的细节流程我们都是按照陆羽《茶经》中的描写一一复刻,到了加盐这步却失败了,尝试了很多种盐都不好喝。”这可把秋秋不服输的劲头调动起来了,她翻阅各种文献资料,终于找到某个地区产的井盐应该是合适的,就专门去那里买回来尝试。“果然,这次的滋味对了。”

茶煎好了,分至各位来宾手中品尝。“这里面加了盐,有尝出咸咸的味道吗?”记者询问一位来自捷克驻中国大使馆农业参赞华杰,他摇摇头表示并没有明显的咸味,反而觉得虽然和如今茶的冲泡方式有区别,但古代的中国茶滋味独特,同时欣赏着表演也是一种享受。

大唐煎茶使用的是紫笋茶饼,紫笋茶制作非遗传承人张文华告诉记者,制作这种茶饼的过程比较复杂。茶叶采摘下来后要先蒸,再放到石臼中捣,接着搓成一个一个的圆形剂子。“光是捣茶这一步就非常辛苦,即便是男制茶师每天也只能捣出很少。”张文华说。剂子做好后,要放入模具中拍成小圆饼,中间还得穿个筷子头那么粗的小孔。古代的时候为了方便运输,可以将茶饼通过小孔穿在一起,如今在制作的时候穿孔,则是为了下一步骤——烘干。“紫笋茶饼一般要在50℃左右的环境中低温慢烘5到7天,中间穿孔可以让茶饼内外都能被烘到,从而烘干更彻底。”张文华说。

“紫笋茶饼与老白茶不同,不用等上几年,新茶就可以喝,当然,老茶又是另一番风味。”秋秋说自己胃寒,所以平时更多地选择喝老茶。现在,从唐代传承至今的紫笋茶也有了名为“随易Anyway”的原叶立体袋泡茶,以紫笋为原料制成红茶、绿茶以及窨制的各类花茶,以适应身处城市快节奏生活中的年轻人、上班族,打造更方便、快捷、时尚且不失口感的中国茶,受到了广泛欢迎。

品茗茶 结友人

对于袋泡茶,华杰是个很有发言权的“老”茶人。“你知道在捷克我们没有自己的茶文化,所以刚开始接触茶,我喝的都是袋泡茶,来到中国以后才喝到了原叶茶。”在中国工作的3年间,类似这样的茶展示活动,爱茶的华杰已经参加过多次了。“今天展台上的茶有的是我已经熟悉的,有的第一次接触,我感到很惊喜。”

“和我在捷克喝袋泡茶的快节奏不同,中国茶不仅有文化内涵和仪式感,更有着丰富的口感,喝茶的过程让人十分放松。”看来华杰真是一个十分了解中国茶的外国友人,不知是否会泡茶?华杰笑道:“事实上很久之前,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就很想尝试泡茶,但一直没有机会去练习,不过我很希望能够学会如何泡茶。”在华杰看来,泡茶不仅仅是一个仪式,更是一个放松身心的方式。而面对记者“最喜欢哪款茶”的问题,华杰说每一款茶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他很难选出一个最喜欢的,而且他还没有尝遍每一个展台,或许尝完才能有答案。“总之,喝茶是一件我一直都会喜欢和坚持的事。”华杰说。

本以为华杰就是这场活动中最懂茶的外国友人了,但来自俄罗斯、如今在中国人民大学担任外教的安娜打破了记者的猜想,她甚至比很多中国人的“茶龄”还要长。“我也不记得究竟喝了多久的茶,但差不多也有20年了。”安娜操着流利的中文说。从展位入口处的福建乌龙茶铁观音、武夷岩茶,到广西六堡茶、云南普洱茶,再到最里面的贵州都匀毛尖,安娜每个展位都挨个儿坐下认真品尝,就连在场的展位席主们都纷纷赞叹:“她太厉害了,每一款茶搀着喝了个遍居然都不醉茶的。”

对于自己的“茶龄”,安娜十分骄傲:“我大概2009年来中国,但在这之前就开始喝茶了。”俄罗斯人也有喝茶的习惯,安娜在家把茶作为日常佐餐饮品,早饭、午饭都是边吃饭边喝茶。“那时我们喝印度红茶比较多,来中国以后我开始爱上了中国茶。”绿茶、红茶、乌龙茶……活动上的茶品类繁多,让安娜尝得尽兴也有些“花了眼”,“我真的说不出哪款最好,但我本人更喜欢喝绿茶。”安娜现在还保留着一边吃饭一边喝茶的习惯,只不过她的佐餐茶从印度红茶换成了中国的茉莉花茶,“花茶的味道很浓郁,我也很喜欢。”

活动上,有让人赞叹的老茶客,但来得更多的是新朋友。比如来自瑞士的留学生奥利维亚,茶艺表演和中国茶都令首次接触茶的她印象深刻。“我尤其喜欢紫笋红茶小青柑,它的味道简直太迷人了。”奥利维亚手捧着收到的茶礼——一个白瓷小茶杯,说自己以后要用它喝更多的中国茶。

中国日本国大使馆附属北京日本人学校校长细野辉彦则是被凤凰单枞迷住了。席主张小佩介绍:“现在咱们喝的是凤凰单枞茶中的一个代表香型——鸭屎香。”不懂中文的细野辉彦通过翻译器看到“鸭屎”非常惊讶,“真的是用鸭屎做的吗?”张小佩笑着为他讲述鸭屎香的由来:“因为当年茶农做出来的这款茶非常香,怕其他茶农会偷走他的茶树,就取名为‘鸭屎香’,但其实是一款具有浓郁花香型的茶。”细野辉彦听完开怀大笑。

细野辉彦表示,到目前为止,自己已经喝了9款茶,对乌龙茶的印象最为深刻。“同是乌龙茶,台湾乌龙茶味道清淡,而武夷山岩茶和凤凰单枞的味道就很浓郁。”他对此赞叹不已。之前细野辉彦去过桂林旅游,在记者的推荐下,他表示待会儿要去尝试广西六堡茶。道别前,细野辉彦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接触中国茶,但很希望可以推荐给日本的朋友们。

以中国茶,会国际友,中国茶凭借自己独特的魅力,将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联系到一起,用华杰的话说,茶真是中国的一个杰作。

中国茶 扬世界

世界茶联合会会长吕礼臻,一直致力于中国茶文化海外传播。“我们让各国使节感受中国茶的活动每年都在以不同的形式举办,今年是头一次尝试用非遗茶来做主题,希望以轻松的品茗形式把我国的优质茶介绍给外国友人。”

在吕礼臻看来,茶是中国人的解渴饮料、保健饮料,也是和谐饮料。他对在场的外宾介绍,爱茶的中国人有三种特质:首先是喜欢分享,自己的好茶一定会拿出来与朋友分享;第二是懂得尊重,茶汤的味道没有对错只有习惯,我们尊重跟自己不一样口感习惯的每一个人;第三是宽厚包容,茶树品种、环境条件、气候因素都有可能会导致制成的茶不是非常完美,所以除了欣赏茶的优点,我们也包容茶的小缺失。

“我希望外国友人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热情,感受中国人将茶融入生活的情感。”在吕礼臻看来,只有真正把茶融入生活,才能更好地对外传播。他举了一个自己在欧洲推广茶文化的例子,“一开始就展示仪式感强的茶艺表演是很难被他们接受的,严肃且毕恭毕敬的气氛下,让茶和人有了距离感。”后来吕礼臻改变推广方式,准备100毫升的茶壶和茶杯各一只,放入5克左右的茶,将这一套茶具交给外国友人自己泡。

“刚开始他们也会紧张,问我多久倒出来,我说不用介意这么多,你看看颜色,是自己喜欢的程度就好。外国友人尝试着倒出,说闻起来好香。”看着他们兴趣盎然,吕礼臻接着介绍,如果喜欢刚才的味道,就按照这个时间出汤,如果喜欢浓一点,就把出汤的时间稍稍拉长,口感会更丰富。“外国友人一听,就很好奇地去尝试,明白不一样的出汤时间茶的口感不同,突然发现自己会泡茶了,他们好开心。”外国友人紧接着又问为什么中国茶的香气和他们喝的花果茶、袋泡茶不一样,吕礼臻说那个是花香、这个是茶香,他们更加好奇为什么茶会这么香,此刻,就是吕礼臻在等待的时机,“他们感兴趣了,我就可以接着往下介绍中国茶和茶文化了。”

吕礼臻说,我们早期不懂如何对外宣传茶文化,美则美矣,其实给人的距离感和压力都太大了。这种亲身体验冲泡的方式,让外国友人感觉泡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他们更容易接受,甚至意犹未尽。“营造的氛围轻松一点,外国友人能玩得很开心,我觉得这才是我们向世界推广中国茶应该采取的方式。”吕礼臻说。

2023-04-28 本报记者 李冰洁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2737.html 1 让世界爱上中国茶 42,73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