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中,身着蓝色工装的她们坐在桌前,有的正将茶叶分拣好后装至盒内,有的正将包装盒放在耳旁,轻轻晃动聆听声响……在分装区另一侧的他们,则将成品放入纸箱,粘胶带、贴标签,整齐地码好等待运走……
5月1日国际劳动节当天,天目云露茶业有限公司的员工们仍在劳动中度过。与“人从众”的景区相较,此时的这里少了喧嚣,而是显得分外宁静,一如往常般秩序井然。
特别的劳动节
“‘五一’假期,我在朋友圈看到很多人晒美食、晒团圆、晒旅游。回头再看看员工们,大家都在封闭车间默默工作,加班加点地干活。看到这个场景,我心中既有感谢也有歉意。”江苏溧阳市政协委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天目云露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葛联敏说。于是,热爱摄影的他下意识地举起相机,定格住这些感动的瞬间,并在发布时配文写道——“你的努力,每一份都算数”。
劳动节,依然在劳动。这样的节奏于葛联敏而言已是习以为常,事茶20余年皆是如此。
“这源于我们茶行业的特殊性。作为绿茶加工企业,春季正是我们采茶、销茶的旺季,尤其四五月份是销售黄金期,销量能够占到全年的70%以上。到了‘五一’节假日,我们更是比平常还要忙。”葛联敏说。
溧阳是特色白茶之乡,也是典型的旅游城市,全国各地的游客云集于此。“一方面,来企业参观的客户增多了,另一方面,新茶正当时,来这里度假的游客也会选茶叶作为伴手礼带走,茶叶销售又迎来一波小高峰。由于工作量比较大,员工们大多放弃了休假的美好时光,选择在车间里坚守岗位。”葛联敏说。
最美的风景
这样的忙碌已持续月余。
“我们从3月28日-4月5日进行集中开采,再到加工结束进入紧锣密鼓的销售阶段,直到现在一天都没有休息。”葛联敏坦言,今年的春茶生产,他可谓喜忧参半。
“受去年干旱天气影响,今年茶叶产量明显减少。保守估计,全市茶叶产量降低了20%-25%。但值得庆幸的是,气温没有像去年一样按下‘超速键’。去年春茶季,气温迅速升高,短短数日直逼30℃,导致茶叶生长速度过快,内含物质积累不足。而今年,气温偏低、慢速上升,使得茶的生长期有所延长,芽叶得到充分给养,无论是香气还是口感都高于往年。这也使得茶叶产量虽低,品质却是‘雪中送炭’,销售额也能稳步上涨。”葛联敏说。
4月5日前后,他们迎来售茶最高峰,每天销售额高达200多万,员工们几乎不舍昼夜,用“脚不沾地”来形容也并不夸张。
“200多万订单,可以想见一天内要分拣多少茶叶,做多少包装盒,写多少份快递单。发货时间就像扬起的鞭子,那种急迫感要求我们必须第一时间做好分装,当天下单的货品保证当天包好。这是我们最辛苦的时候,但即便如此,我们一个订单的误差都没有。”
劳动中的他们无意间勾勒出最美的两道风景:一处在夜间,凌晨一点,车间依然是灯火通明,随处可见忘我的蓝色身影;一处在拂晓,天刚蒙蒙亮,顺丰卡车便会准时出现,装载的货品如同他们的心意,将其以最快速度送达消费者手中。
传承的力量
“按照数据对比,今年有八九成的老客户又来复购茶叶,喜上加喜的是,通过网购、宣传等渠道慕名而来的新客户也有不少,总体收益较往年同期增长了15%左右。”葛联敏笑着说,“春茶这一仗,我们打下来了,整体较为满意。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坚守岗位的茶园管理者、风吹日晒的采茶工、拿捏火候的炒茶师傅、精心挑选的车间员工,每个环节的劳动者都在发光。”
“不是我炫耀,我们的工人也都是全能选手,能下车间,也能上台,既能分装,也能制茶、评茶。”葛联敏说,从他们入行时并不懂茶,到现在对茶有一定的了解,喜欢茶、愿做好茶,离不开持续的技能培训和扎实学习。“在常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支持下,我们成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挥带动作用,争做标杆企业,培训员工增长专业知识,培育更多的新型人才,让更多人能够传承茶技艺、弘扬茶文化。”
现如今,掌握茶类相关知识、熟练地操作各项机器,已成为他们的必修课。“茶好喝才是硬道理。我们秉承工匠精神,不断提升加工技术,促进茶行业的工业化进程,让其科技含量更足,探索研发更多适宜茶叶生产的新技术、新设备,做行业的领头羊。作为政协委员,作为茶企代表,我愿意花更多心力为茶行业发展鼓与呼,促进品牌做大做强,为茶叶高质量发展作贡献。”葛联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