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广告

信仰 信念 信心

——记大胡子摄影家骆青敏汶川15年真情坚守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5月12日   第 09 版)

2018年7月8日,著名编剧李冯和国家一级摄影师骆青敏在全国政协礼堂金厅研讨会现场接受媒体采访。成贵民 摄

《汶川十年:映秀“花儿”开》获2018年全国党媒十佳原创短视频奖。 叶丰鸣 摄

2017年9月3日,骆青敏送汤星月上大学。何恃坚 摄

《汶川十年》中骆青敏接受四川卫视采访。

2023年3月18日,“中国·再创业”俱乐部部分代表来到汤星月的婚礼现场,给她送上祝福。

骆青敏接受媒体采访

2018年7月28日,著名画家巴山在全国政协礼堂金厅为《汶川十年》筹拍论坛现场赠墨宝。

今年3月18日,24岁的汶川映秀“袖珍老师”汤星月结婚了,组织近百人前来现场祝福的骆青敏拿相机的手颤抖着不能自已,不断擦拭着感动的泪水。今年春节期间,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了汶川映秀“老地方餐馆”经营能手胡良兵的先进事迹,守在电视机前的骆青敏边看访谈边拍照,访谈刚完,便打电话给胡良兵,第一时间表示祝贺。

从2008年5月12日至今,整整15年,一直靠着信仰、信念与信心,燃烧着激情与豪迈的国家一级摄影师骆青敏,持续帮扶灾区学生和百姓,记录着他们从坚强自救到灾后重建,见证着汶川15年的沧桑巨变,并每年携家带友相约在震中汶川映秀过年。正在筹拍的《汶川大地震》电影与筹创中的“世界灾难基金”在向目标推进。一位浙江著名作家曾这样感慨:“骆青敏的15年坚守,是义乌人的世界眼光,更是信念的力量,信仰的光芒!”

24岁汶川映秀“袖珍老师”汤星月结婚了,骆青敏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还记得15年前那个感动过我们的汶川映秀“袖珍姑娘”汤星月吗?

那年9岁的她遭遇汶川地震,在废墟中被埋6小时后获救,因为受伤,身高永远定格在1.2米……

今年3月18日,在亲友们的见证下,汤星月走进了婚姻殿堂,嫁给了那个从9岁开始就对她笑的男生。婚礼现场,汤星月的亲友们为她搭建了一个星月主题的舞台,“我认识她15年,这一路我们走得很坎坷……”丈夫舒亮走上舞台,刚说第一句话就哽咽了。

舒亮是汤星月的小学同学,身高一米七,在一家外企上班。婚礼上,汤星月说:“终于嫁给了九岁就对我笑的小男生!”

看到台上这对幸福的新人,15年牵心挂怀,呵护关爱,一路见证汤星月涅槃重生的骆青敏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地震改变了我的一生,我永远不能长高了……”汤星月曾这样悲恸欲绝。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将汤星月压在预制板下6个小时,造成髋关节脱位和脊椎受伤,从此再也无法长高。

地震发生时,汤星月是映秀小学四年级学生,正在二楼教室和同学们一起上科学课。当年班里44名同学,只有11人幸存下来,汤星月最要好的两姐妹和最喜欢的音乐老师都不幸遇难。

地震后,义乌爱心志愿者骆青敏来到汤星月家里,听到了汤星月的歌声,感动不已。骆青敏不仅自己资助汤星月,还带领其他好心人一起帮助汤星月进行专业声乐训练,开启了她走向艺术舞台的道路。

从震后的重灾区,骆青敏带着汤星月来到自己的家乡义乌,说服主办方异地报名,为她制作精美宣传页,鼓劲加油,最终拿到“全国七彩阳光青少年才艺大赛”声乐组冠军。

她的歌声童真甜美如天籁之音,还登上《星光大道》,并连续多年参加春晚。

初中毕业后,喜欢唱歌的汤星月,到四川成都进行专业学习。她爱唱歌,爱跳舞,尽管身体不再长高,但汤星月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2017年6月,汤星月参加高考。艺术类专业通常对于形体有很高的要求,但在得知汤星月的故事后,四川电影电视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破格录取了她。

2009年春节,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汶川看望灾区群众,汤星月为他演唱了一首《我的妈妈叫中华》,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映秀,听到汤星月演唱《映秀花开了》,握着她的双手鼓励她。“总书记可能看到我小小的,就问我多大了,在哪里读书?我说20岁,在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学习,他说好好学习,以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汤星月逢人便说。

2018年11月29日,为期四天的第六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天府之国成都开幕。大会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指导,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当天,大会揭晓了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公共平台和人民网、人民视频联合主办的2018年全国党媒优秀原创短视频奖,由金华广播电视总台选送的《汶川十年:映秀“花儿”开》获年度十佳原创短视频奖。“汶川十年,是生命的赞歌;映秀花开,是祖国的花朵;领袖关爱,是人间的温暖;人间大爱,是永恒的主题!”这部作品讲述了汶川地震后,映秀孩子的真实励志故事,作为幸存者的汤星月用歌声向伤痛告别。十年来,在骆青敏等人的爱心资助和呵护下,这朵坚强的小花绽放在映秀大地上,温暖、善美。

2020年7月,从四川电影电视学院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的汤星月,选择了回到乡村,做一名音乐老师。之所以做出这个选择,背后还有另一段故事。

映秀镇有一名英雄教师连芳,是汤星月的音乐启蒙教师,是她鼓励汤星月首次走上学校舞台。汶川地震时,这位老师双手紧紧抱着汤星月的两个同学,用身躯为他们挡住了沉重的预制板,两个同学成功获救,连芳老师却不幸遇难。汤星月说,选择当一名老师,就是要像当年的恩师一样,成为孩子们生命中的一道光。

感恩是具有互动和传承效应的。汤星月在发现一位伤残同学的困难时,积极发动身边同学用压岁钱为这位同学捐款买轮椅和生活用品,让自己身边的人也享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与阳光。

如今的汤星月开启了新的人生路,在未来的日子,有一个身影将与她风雨同行。汶川地震后的15年,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照亮了汤星月的人生之路,汤星月说,她将坚持在公益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让自己成为别人的那道光。

央视《焦点访谈》报道汶川映秀“老地方餐馆”经营能手胡良兵的先进事迹,骆青敏第一时间打电话表示祝贺

接到电话的胡良兵哈哈大笑:“骆哥啊,我就知道第一个打来电话的准是你。”其实,这种“骆胡默契”已经延续了整整15年。滔滔岷江水,潺潺渔子溪。见证着“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这一惊天动地的伟大工程,也记录着奉献者用浓浓爱心抚平灾后心灵创伤的非凡曾经,大胡子摄影家骆青敏就是将这种殷殷大爱写在汶川映秀大地上的人。

2017年1月26日,还没等手术住院的妻子吕光志出院,骆青敏就带领中小企业家们乘火车、换公交,一路颠簸来到都江堰。火车上一夜未合眼的骆青敏显得有些疲惫,但和往年一样,骆青敏在都江堰准备了过年用的对联、灯笼和一车鞭炮。第二天正值大年三十,听说大胡子骆青敏这天要来,映秀镇“老地方餐馆”的老板胡良兵早早来到都江堰等他。两人相见,紧紧相拥,倍感亲切。由于年前实在太忙,加之伴有感冒,胡良兵的餐馆还缺些过年的味道。一下车,骆青敏就催胡良兵:“怎么样?先借个梯子来,赶快把对联贴上,灯笼也挂上。”一时间胡良兵搭上梯子,在上面钉钉子,拧铁丝,骆青敏在下面仰着脖子,踮着脚尖递灯笼。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也是在胡良兵的父母家一块儿吃的。听说大胡子骆青敏来家里吃年夜饭,胡良兵的父母热情地准备了一大桌子菜,加上胡良兵从餐馆里打包带来的几个热菜,桌子上都快摆不下了。胡良兵拿出了上好的青稞酒,一一斟满。骆青敏掏出两个红包递到老人手里,同时还给忙前忙后,端茶递水的胡良兵的外甥女冯小馨(母亲在地震中遇难)一个红包。

地震后的几年里,每当新年万家团圆时,胡良兵就会想起遇难的姐姐,给节日的气氛笼罩上一层阴霾。好在这些年,每逢新年大胡子骆青敏都在,欢乐的喜气处处洋溢。如今,就连郁郁寡欢的外甥女冯小馨也变得活泼开朗。吃罢年夜饭,骆青敏等一行又把带来的几箱礼花和鞭炮搬出来,同胡良兵全家人一起放了起来。鞭炮爆响,火花飞溅,欢声笑语,凝结成幸福的春天。

自从地震第二天骆青敏踏上这片满目废墟的土地后,15年里的每一个春节,骆青敏都是带着鞭炮、对联、大红灯笼等一大堆年货来到汶川,与当地百姓和资助的学生们一起过年,父母再也没有在春节见过他的影子,为此,骆青敏深感愧疚。不过,知书达理的父母亲还是非常理解支持骆青敏的事业,希望自己的儿子实现他的大爱梦想。

由于从小受父亲的影响,骆青敏高中毕业没有考大学,而是梦想拥有一台相机搞摄影,环游世界。于是他学木工、进工厂、外出摆摊,成为改革开放第一代富起来的万元户,并大胆地花4万元购买了一台相机。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骆青敏游历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摄影创作,出版挂历年画,并自学成才,成为国家一级摄影师。他用相机创业,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生意可谓风生水起。在30多年的摄影生涯中,他用相机记录了镌刻在生命里的三件事:亲历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盛典,创作出版了11套挂历;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华诞时,拍摄创作了十多幅大阅兵年画;在汶川地震时,进入地震中心映秀镇,记录救援现场,并亲自参与抢险。

然而,真正让骆青敏将摄影从职业上升到民族大爱高度的,是15年前的那场汶川地震。当时他正红红火火地开着彩扩中心、婚纱影楼与商贸公司,惊闻汶川发生地震后,内心被这场地震刺痛了。就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骆青敏义无反顾地奔赴灾区。他翻山越岭20余小时,徒步穿越余震区,进入到汶川地震中心映秀镇,帮助老师将救援出的280多名中小学生带到都江堰安全地带。

至此,骆青敏与汶川结下不解之缘,这也成为他刻骨铭心的记忆。正因为有了这种坚定的信念,才有了连续15年春节团体前往汶川大拜年。

2008年11月1日,骆青敏第三次来到地震灾区。在四川省青川县板桥乡的受灾群众安置板房内,他将手头的最后一批《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新年挂历送给了当地乡亲们。这里是义乌对口支援重建的重灾乡镇,乡党委书记说,这是他们收到的第一份新年礼物,乡亲们决定把挂历挂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

骆青敏用相机记录下那些令人震撼的镜头和军民迅速投入抗震抢险与灾区重建的感人场景。中央电视台《午夜新闻》和《新闻直播间》先后给予报道。《羊城晚报》在头版头条登出,《金华晚报》也曾多次报道。

回到义乌之后,骆青敏的心情仍然无法平静。为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他总想对自己的灾区之行做点总结,并希望能够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做点有益的事。于是,他从2000多张照片中精心挑选出一批照片,以《生命的赞歌》为主题,制作了8个展览板块,连续在义乌等地举行大型摄影展,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反响。

仅有展览,骆青敏觉得还不够。于是,他自掏腰包20多万元,将精选的80多张图片分《生命的赞歌》和《众志成城》两个专题制作成5个版本的抗震救灾挂历,由浙江美术出版社向全国发行。

2008年10月27日,骆青敏带着刚刚出版的5000本挂历,又一次前往成都。他要把挂历送给还在灾区坚持奋战的当地群众和部队官兵、医护人员、教师、新闻工作者与基层干部。

值得一提的是,骆青敏的妻子娘家就在四川宜宾。前两次他深入灾区救灾时,妻子正在宜宾老家待产,但他没能去看看妻子和未出生的孩子。骆青敏决定把未出生的男儿取名“汶川”、女儿取名“映秀”。骆青敏第四次赴四川灾区送挂历,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看看她们娘俩,这时女儿小映秀已出生100天了,小映秀特别可爱。

“再现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我摄影生涯最大的心愿!”骆青敏说,自己有一个心愿,就是在灾区的帐篷或是板房里,挂上一本这种挂历,让大家每天都能看到军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那些场景。挂历里面有很多部队官兵救援的画面,还有医护人员、志愿者们和灾区同胞在一起的画面,虽然此刻可能已经不在他们身边,但看到这些挂历,他们就会想起那些生死相依的日子,这是人生中最令人难忘的时光。正在当地视察灾后重建工作的武警部队副司令员看了挂历上的照片后,连声称赞骆青敏做了一件有益的事。

《生命的赞歌》摄影展影响深远。汶川地震发生不到一周时间,骆青敏就将自己在汶川地震灾区拍摄的广大军民抗震救灾几百幅照片,在义乌体育场迅速展出,并印制出3万张“增援汶川”、“汶川挺住”等海报张贴在大街小巷。他的行动感染着义乌人,2010年4月12日,有700多名60岁以上的义乌国际商贸城离退休老年爱心团,走进汶川映秀,为灾区献上爱心捐款。

接着,骆青敏又从2000多张图片中精心挑选出200张照片,分成《直赴映秀》《生命竞速》《使命》等几个部分,先后在义乌国际小商品城以及成都等城市进行巡回展出。

2008年7月12日,莫桑比克议长穆伦布韦到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参观访问,被设在商贸城三楼连廊大通道上的《生命的赞歌》摄影展所吸引。他仔细观看了骆青敏在汶川地震发生次日,即赶赴灾区拍摄的摄影作品,并向骆青敏了解地震灾情后,当即为汶川灾区捐款,对这些照片中表现出的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民族精神表示赞赏。

穆伦布韦还深情祝愿灾区人民早日重建家园,并为此次摄影展写下了“向地震灾区的人民表达莫桑比克人民兄弟般的情谊,做力所能及的帮助”的题词,他现场接见了骆青敏,并多次拥抱握手,让骆青敏受到极大的鼓励。

三年疫情像一块试金石,磨炼人的意志,锤炼人的精神

有人说,追求美好人生要有三个特质:温柔的态度,坚定的信念和浪漫的情怀。是的,“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三年疫情期间,骆青敏带领“中国·再创业”俱乐部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创新模式,迎接挑战。他们运用现代互联网,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点上与面上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等方式,学习时政,拓展公益,学习雷锋,结对帮学,互助创业,推动工作遍地开花。由于骆青敏的不凡业绩和突出贡献,前不久,被全国学雷锋办公室授予“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6年,骆青敏创建发起了“中国·再创业”俱乐部,他广泛号召全国有梦想的中小企业主和创业者,以个人名义汇集力量,万众一心众筹拍摄《汶川大地震》这部大电影,所获利润用来创建一个“世界灾难基金”,为人类的生存、和平、安宁作贡献。

有人说,团队的带头人大胡子摄影家骆青敏是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并能干成事的人。金秋十月,“中国·再创业”俱乐部众创联盟成立大会在中国政协文史馆举行。为了筹备这次会议,骆青敏五进北京,已经定下来的肾结石手术一拖再拖。好不容易做完手术,医生让他最少休息一个月。结果他瞒着医生,身上还插着管子,第三天就跑出了医院,坐上高铁来到北京。他怕麻烦朋友,办事来回都乘地铁,肾结石需通过尿道插入才能排出结石碎块,走一步疼得钻心。医生讲好三个月必须拆线拔管,可他第7个月才走进医院,医生心疼地大吼:“你不要命啦!”

2018年7月28日下午,一场思想与文化的盛宴,在全国政协礼堂璀璨呈现——由中国工会网、中国电影家协会影视产业促进与投资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纪念5·12汶川大地震十年大电影(筹拍)文化产业复兴研讨会暨智慧·中国·再创业·创新论坛,点燃人们的激情与梦想。来自中宣部、中国文联、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报业协会、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等领导专家以及文艺界、企业界、投资界、媒体界等近百人出席活动。

探析新时代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路径和方法,以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这场别具内涵与特色的活动,赋予人们信念的力量。

骆青敏心怀真善美。用朴实的情愫、真挚的镜头,捕捉现实中生动的人和事、用镜头弘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爱真情接力。

人生弹指一挥间,但骆青敏与汶川这个曾留下深刻记忆的地方,却已有15年不断的“情缘”。

在骆青敏心中,天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就是中国力量。那些灾区的日日夜夜,骆青敏拍摄到第一架直升机降落重灾区、第一支救援部队挺进重灾区等一个个感人的画面。

从此以后,骆青敏的心里再也没有放下汶川。15年的时间里,骆青敏从浙江到汶川,往返80多次,每年春节都在汶川过年,帮助灾区孩子们学习生活,关心当地百姓重拾信心,创业奔小康。

骆青敏常说:“汶川大地震让我看到了五千年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一次团结。我们要把这种爱和美德传承下去。”由于多年深入灾区,骆青敏萌生了一个念头,他要在汶川大地震15周年之际,精心策划拍摄一部反映汶川大地震的史诗性大电影,从而将中华民族的大爱精神、互助美德及民族的文化精髓向世界展示,并传承下去。骆青敏想通过一部电影作品让全世界看到震后15年汶川群众内心深处的变化以及在苦难中勇敢站起来的精神,同时,把灾区人民感恩同胞、感恩世界友人的情谊带给所有人。骆青敏的这一大胆构想和创新设计及德爱仁心,很快得到了志同道合者的积极响应。

令人感佩的是,骆青敏拒绝了很多大企业的投资。不但如此,他还专门为电影的拍摄、基金的筹备设定了一个门槛,必须是个人参与,爱心行动,庞大的资本被他看淡,而是更看重“万众一心”。骆青敏说,爱不分大小,只要每个人都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在社会各界的公益行动和爱心接力下,可以早日实现美丽的梦想。

如今,在骆青敏的努力下,这部电影的发起者和筹拍者均是由下岗职工、退休工人、普通劳动者以及灾区的部分老百姓和大学生组成。

在纪念5·12汶川大地震电影(筹拍)文化产业复兴研讨会暨智慧·中国·再创业·创新论坛现场,骆青敏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他说,“我作为一个摄影人,这十年只是做了摄影人应该做的事情。我在高中的时候就很喜欢摄影,通过一番磨练成为国家一级摄影师。把汶川这部电影拍成,不是商业化的。我的真实想法,就是把中华民族在危机时刻的这种大爱精神告诉全世界,影响更多的人。我是农民的儿子,如果说在我人生中还能够作一点贡献的话,我愿为这个伟大民族的真爱,竭尽全力。”

中国作家协会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文学会常务副会长艾克拜尔·米吉提深情地说,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大家就发现原来我们这个民族是有这样强大的凝聚力,原来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可爱。一些人对社会的现状有时候会有抱怨或不满,甚至说一些牢骚话,但是面临灾难时,突然空前团结一心,发现民族伟大、国家伟大。我相信《汶川大地震》大电影重现当时的场景,对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社会是一个正能量释放的艺术作品。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副主任李倩表示,汶川地震过去十多年了,汶川地震以及灾后救援和灾后重建,都是我们不会忘记的。这样一段历史能够把它记录下来,通过影视的方式表现出来,不光能够使这一代亲历者有沉痛感,对逝去者也是永久的纪念。在这个影片当中,大爱的精神也是文化强国的表现。

感动,温润着大家的心灵。据知,骆青敏的父母一直支持着骆青敏的事业,从红色井冈山到南湖红船,从长城到汶川,都留下了一双老人呵护的足迹。

在活动现场,著名画家巴山先生赠送字画一幅,内容为“汶川十年 大爱无疆”。巴山先生一直心系汶川,创作了不少反映汶川大爱情景的作品。

有专业人士评价,《汶川大地震》大电影,不仅是生存环境的重建,也是精神家园的重构,对引领人们树立核心价值观,构建良好社会秩序,都有积极的作用。

就“文化产业如何促进创新创业砥砺前行”,专家们开展头脑风暴,积极建言献策,汇聚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

“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对骆青敏来说,和大家手拉手、肩并肩,一起走,是幸福的事。而他也将在下一步的行动中,继续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和民族付出爱心、才华和能量,因为汶川,他肩负起别样的使命和责任,他坚信会有更多的人同他一起用爱书写瑰丽人生。

特刊策划:于晋

图片提供:瞬间世界海洋摄影图片社

图片摄影:骆青敏、吕光志、刘惠敏、刘吉祥、王小英、骆映秀

支持单位:上海快呈科技有限公司

2023-05-12 ——记大胡子摄影家骆青敏汶川15年真情坚守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3319.html 1 信仰 信念 信心 43,31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