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教室,笔墨纸砚一应俱全;一群乡村孩童,在阵阵墨香中种下“艺术的种子”。
“我是来自文化艺术界的全国政协委员,将书法艺术支教力量壮大,影响、引领、带动更多乡村孩子热爱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正在做和坚持要做下去的。”吴行在接受采访时说。
吴行是河南省第一位国展获奖作者,从1986年第二届中青展获奖以来,几乎囊括了中国书协所有的重要奖项。面对成就和荣誉,吴行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书法支教活动中。从2016年开始,吴行自筹资金在河南邓州、淅川、洛宁等地的乡村学校创办“吴行书法教室”。
“很多人不解地问我,作为一名书法家,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大的人力和物力去做这件事。我的想法很简单,一名文艺工作者身上肩负着推动整个社会文化艺术进步的使命,如果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搞创作,那艺术不会得到更好传播。”为此,吴行选择了用力所能及的方式传播书法艺术、践行社会责任,点亮更多乡村孩子的艺术梦。
随着党和国家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重视和大力扶持,农村义务教育得到高度普及。农村孩子上不起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但是,当前外出务工的青壮年越来越多,“爷孙村落”开始涌现。“这批为数众多的农村少年儿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美育培养的综合素养等教育方面,存在严重缺失,加上师资力量匮乏,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吴行认为,农村教育人才教学单一化现象,严重阻碍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河南是农业人口大省,农村少年儿童众多,同时又是文化大省,文化遗存丰厚。受文化底蕴的滋养,中州大地上成长了为数众多的文化名人名家,这与河南农村综合素养师资力量相比形成了巨大反差。“所以,要鼓励和支持文化名家担当奉献社会的责任,深入偏远乡村,利用所学所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小学素质教育作贡献。”吴行说。
“教室里的课桌、板凳、文房四宝、教材、电教设备,都由我们提供,从点到面,在偏远山区一个点一个点地做,再到县城、城镇中心小学。”吴行介绍说,目前“吴行书法教室”已累计配置建设100余间,授牌使用40余个,分布在河南省内10多个省辖市20多个县区90多所中小学,惠及中小学生近2万人次。“教室建成后,我和我的团队定期组织一些书法家和书法志愿者到书法教室授课,帮助乡村学校完善基础书法教学体系,推动书法教育在当地中小学课程常态化。”
“即便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的书法支教活动也没有停。”吴行说,一方面他们请了专业书法老师录制相关课件传递给乡村书法辅导老师,提高他们的书法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邀请一些书法名家走进直播课堂,为孩子们进行在线书写、在线授课、在线答疑,以此进行书法课堂的教学。
今年全国“两会”,吴行把多年的书法艺术支教经验形成提案,希望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加入青少年艺术素养提升服务中来。吴行在提案中提出:建议教育部门、文化部门、文联各艺术家协会建立合作机制,以河南为试点,广泛开展农村中小学素质课堂(或文化和美育课堂)的设立和实施;文艺名家和文化学者与农村中小学结对子、共帮扶,定点不定人地长期开课,积少成多,润物无声;鼓励艺术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偏远山区周期性地开展艺术支教活动。
“以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现在加入了政协这个大家庭,希望通过大家的力量,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这几年我都会围绕这个主题建言献策、履职尽责,让更多的艺术家担当起来。”作为新任全国政协委员,吴行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履职过程中,我也将始终按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心履职建言,力争找准参政议政的立足点、发力点和着力点,多建有用之言、多献可行之策,努力为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传播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