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教育在线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行动计划》出台意味着什么?

——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丹华共话心理健康教育

本报见习记者 朱英杰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5月17日   第 09 版)

编者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支持性和指导性政策出台。包括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2016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22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21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等。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各方面重视,但受三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越来越凸显之势。

近日,教育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行动计划》。该文件的出台意味着什么?有哪些值得特别关注的内容?社会各界需要怎样把握文件精神、共担育人责任、做好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本刊特派记者与北京师范大学林丹华教授对话,以飨读者。

●校内同伴群体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值得重点关注。

●我国社区层面服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一个完满的人生应该是一个全人的成长,包括体格、知识、能力、人格的全方位全过程发展。

我国将“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教育在线:此次教育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行动计划》反映了我国心理健康工作面临新形势,有哪些亮点值得特别关注?

林丹华:此文件是教育部等17部委联合发布的。这表明当下我国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高度重视,也向社会各界释放出了这样的信号,我国将“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同时,文件围绕学生心理健康的各方面工作,提出了全方位、综合性的工作目标。结合过去十年心理健康工作的经验和新时代出现的各种心理健康工作新挑战进行的全面部署,显示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在逐步完善与健全,形成了一个愈发完整的工作体系。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文件主要任务的第五条指出“建强心理人才队伍”,从过去“建设”到现在的“建强”,反映出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主要任务的第六条指出“支持心理健康科研”,包括文件谈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心理健康监测、完善心理预警干预”等心理健康工作的整个过程,都在强调更科学化地引领,这也展现出我国心理健康工作的进步。

心理健康教育:

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教育在线:《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行动计划》中强调,高校按师生比例不低于1∶4000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且每校至少配备2名。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鼓励配备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您认为在全国范围内要达到这样的规模,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林丹华:心理健康教师配比问题在202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里已有涉及,我们围绕此问题也在各地进行了调研。了解到1∶4000的师生比,对于高校而言,实施起来还是比较理想的。虽然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这个师生比差距还比较大,但整体来看,教师队伍的规模数量和专业水平是有保障的。

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师配备问题。师资从规模上达到文件要求也许并非难事。问题在于,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会比较难配,很多中小学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度不够。当下,有针对性的培训、专业能力建设和提升机会严重不足。

就我们调研发现的情况来看,在我国中西部的一些农村地区或发展薄弱地区,很多中小学校或心理健康教师本人长时间处于一种有心无力的状态。这需要省市县各级单位及学校内部建立完整的支持及督导体系,为这些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保障。

教育在线:是的,教师质量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石。然而基于一些一线心理健康教师反馈,很多教师在招聘入校后,往往都有被赋予其他的行政职务的现象。您怎么看待此问题?

林丹华:没错,心理健康教师工作职责不明确,职业角色边界不清,不是一个新问题。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一直存在,没有得到正视及解决。

其背后的深层原因还是中考、高考等考试评价导向的问题,在中小学,心理学科往往不会像语数外一样被视为一个“真正”的学科,它没有办法实现一些学校追求的显性评价。同时,教师成长方面也缺少一个专业评定的体系与路径,因此,心理教师就会被要求从事各种与心理健康教育无关的工作。

长此以往,心理教师会出现价值感逐渐降低、热情逐渐消退的问题。这将对心理教师的专业提升及工作积极性产生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最终会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的流失。

总而言之,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一共识。中小学校长和管理者们要学习领悟中央的系列文件精神,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保障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和平台建设。

问题的减少并不等于积极发展

教育在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我们会经常谈到一个原则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因为一方面我们要引领学生学会调试,另一方面也要带领他们寻求积极发展。在现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这方面的情况如何?

林丹华:这个问题特别重要,现阶段,学校及社会各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压倒性的还是在关注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心理教师更多被赋予了一种“救火”职能,例如哪个学生哪里出现问题了,需要心理健康教师解决。而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定要有“每个人都有积极发展的潜能”的认识,心理健康工作关系到“全人”发展的过程,仅关注问题的减少忽略了“每一个人都有积极发展”的潜能这一重要问题,具有严重的不全面性。实际上,“积极发展”与“问题减少”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二者可以在一个学生身上同时并存。一方面,每个孩子都有积极发展的潜能,心理健康工作的重点是促进这些孩子的健康、积极发展,让他们能不断地与“更好的自我相遇”。即使是那些已经出现抑郁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他们也具有积极发展的能力和可塑性。另一方面,问题的减少并不等于积极发展。学生的网络、手机成瘾问题减少了;不再被校园欺凌了;抑郁问题减少了;那这个学生就是健康、积极发展了吗?肯定不是。因此,我们需要同时关注学生积极发展的促进和问题的减少两方面问题。国内外的大量研究结果发现,积极发展的促进本身就能有效地减少儿童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

为此,我们在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一定要有前端意识。通过进行教育引导、开展促进学生积极发展项目的方式,教会学生如何提升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不懈奋斗、荣辱不惊、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教育的重心在于发展、促进与预防,让孩子“好上加好”,而不是仅仅去减少和干预孩子的问题,否则我们就会掉入“片面”的陷阱,也不利于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教育在线:在对学生进行健康成长的引领过程中,心理健康监测及心理预警干预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专业作用,相关单位应如何做好这样的工作?

林丹华:现阶段,心理健康监测工作可能还不是一个学校可以完成的,更多是一些专业机构运用科学的方法及量表来实现的。例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就是专门对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进行监测的,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心理健康监测工作的科学性。

与此同时,有的学生可能确实存在“多个风险因素”叠加的情况,如有家庭暴力、校园霸凌、网络成瘾、手机成瘾的问题风险,这时更需要引起在学生身边的学校力量的高度重视。进而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引导和培养孩子进行压力疏解的能力。

校内同伴群体尤需要关注

社区支持能力尚待提升

教育在线:《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行动计划》中还特别指出要优化社会心理服务、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环境,您认为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社会各界有着怎样的使命与责任?

林丹华:我们经常说要做到“家校社医”一体化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我个人非常认可这种说法。

家庭教育给予孩子的心理影响是持久且深远的,不得不说,很多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确源于家庭。这一方面需要借助学校、社区、医院等专业机构面向家长开展一些专业性培训,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作为家长要学会理性表达自身情绪,接纳欣赏自己的孩子,给他们充足的安全感。不以孩子的成绩、表现作为爱孩子的“条件”,而只是因为他这个人本身而去爱他、关心他。

学校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除了上面我们谈到的工作外,学校还应注意创设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关注和爱护。同时,校内同伴群体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值得重点关注。随着学生年龄增加,到了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很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都与他在同伴群体中被接纳、被排斥的情况有很密切的关系,这需要学校教师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引导。

整体来看,在我国社区层面开展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模和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国外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实施渠道,我们可以在社区逐步尝试推广一些让家长和孩子有机会共同参与,有利于孩子心理发展的项目,由社区向家庭提供一些科学的、健康的育人策略和方法。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就需要借助医院的力量,进行更专业的诊疗。

教育在线:新文件的颁布,标志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起点。面对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您对社会公众有怎样的寄语?

林丹华:我们常会问一个问题,即:“什么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我想成绩好、知识储备丰富绝对不是一个幸福人生的标准。一个完满的人生应该是一个全人的成长,包括体格、知识、能力、人格的全方位全过程发展。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摒除功利主义的教育,逐步实现全人发展的育人目标。

2023-05-17 本报见习记者 朱英杰 ——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丹华共话心理健康教育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3557.html 1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行动计划》出台意味着什么? 43,55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