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休闲周刊

“特种兵式旅游” 青年旅行新方式

本报记者 刘圆圆 见习记者 朱润楠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5月19日   第 09 版)

“五一”假期,游客出游的热情高涨,全国各地旅游景点“人从众”景象再度回归。其中,以快节奏打卡为特征的“特种兵式旅游”尤其受到追捧。

“五天登五岳”“33小时速游北京,一天8个景点”“青春没有售价,硬座直达拉萨!”……日行数万步,花最少的时间和费用,游览最多的景点,“特种兵式旅游”正成为当下风靡年轻群体的一种“高性价比”旅行方式,火遍全网。

“拉练式旅游” 累却很充实

“打卡了钟鼓楼,参观了秦始皇陵兵马俑,看了华清宫的《长恨歌》演出,去了大唐芙蓉园,拍了大唐不夜城,逛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城墙上骑行,在回民巷吃吃喝喝……”日前,郑州商学院大四学生的余同学在社交媒体上记录着在西安的3天行程……也成为当代青年“特种兵式旅游”的一个缩影。

西安是余同学“特种兵式旅游”的第六站,此前他已经在青岛、威海、北京、天津、苏州等多个城市当过“旅行特种兵”。

谈及这种旅行方式,余同学告诉记者:“我感觉这种旅行很充实,也符合自身的身体承受能力。”余同学认为,这样的“特种兵式旅游”可能也只在年轻时有精力参与,以后很难再做出这样疯狂的事情。

当然,也有体力“亮红灯”的时候。“唯一吃不消的一次是去北京玩,通宵熬夜等着看升旗,第二天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余同学说,从天安门看完升旗,一路逛到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天坛……一天时间下来,步数早已突破3万,辗转于不同景点间马不停蹄。“最主要的是北京景区太大了,人也很多,确实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虽有疲惫,但旅途中的收获总能冲散奔波的劳碌,开阔眼界。“只有到外面走一走,增长自己的见识,才能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当下,“特种兵式旅游”已经变成一部分年轻人个性化的旅行方式,除了在校大学生,都市白领对这种出游方式也颇为青睐。

在广州工作的黄女士近期也加入了“旅行特种兵”的队伍,利用节假日,她已陆续去过香港、澳门、珠海、顺德、上海、南宁、武汉等地。“虽然行程比较密集、身体比较疲劳,但能看到更多风景,精神上得到了放松。”

对她来说,这样的旅行也带来了独特的社交价值。每一次旅游后她都会在小红书分享详细的旅游攻略,从交通路线到特色美食,事无巨细,最热门的一条笔记有2000多个点赞和收藏。“把旅程体验分享出来,希望能给有出行计划的人一些帮助,也能和志同道合的网友共同交流旅游经验。”

刚结束了上一场旅行,黄女士已经在计划着下一次出游。“下一站,准备去大理。”

流行背后 游客与目的地双向奔赴

把时间和精力压缩到极致,年轻人为何要为一场旅行“风雨兼程”?

时间紧张是年轻人快节奏旅游的主要原因之一。区别于体验更为休闲的“佛系出游”,“特种兵式旅游”需要严格的时间管理和规划。“有时会精确到走哪一条路,地铁路线都会规划好。”在南京工作的魏女士每次出发前都做详细的旅行攻略。魏女士已经习惯利用周末在周边城市一日游,“双休日,一天用来旅游,一天用来宅家休养生息,周一才有精力继续上班。”她告诉记者,因为只有一天时间,所以只能将时间精打细算,每一分钟都要用在刀刃上,她戏称自己的旅行为“打工人的周末军训”。

“小长假出游的花费高,人也很多,排队时间太长影响了游玩的效率,也体会不到旅游的乐趣。”相较于上班族,大学生出游时间相对灵活。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小爽表示,“疫情这几年,很多出游计划都搁置了,所以现在要抓紧时间到外面看看。”

同程研究院分析认为,“特种兵式旅游”是疫情之后旅游市场变化的具体体现。这种旅游方式最大的特征是耗时短、频次高。疫情期间,人们习惯了在周末外出旅行,带动本地游和周边游市场的发展。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便利的交通又为游客拉长出行半径提供了客观条件,淄博的“烧烤专列”、西南各地的“熊猫专列”、陕西的“油菜花专列”等旅游专线提高了沿线城市的“可进入性”,满足了旅行“特种兵”们说走就走的需求。

去哪儿网的数据也分析显示,自今年3月以来,18岁—22岁的大学生群体周末出游的门票预订量增长明显。相较于飞机,大学生尤其青睐周五晚出发的过夜车次。

“特种兵式旅游”的风靡,除了游客的主观因素,还有目的地城市的“推波助澜”。不少地方抓住旅游“流量密码”,为旅客提供优惠。山东推出“高铁环游齐鲁”套票,线路直连趵突泉、泰山、曲阜孔庙等景区。洛阳借助牡丹文化节的东风,打出“汉服+全城剧本杀+博物馆”组合拳,精准切中青年游客喜好。游客想去更多的地方,景区为游客提供便利,二者达成了双向奔赴,共同促成了“特种兵式旅游”的热潮。

旅游新形态 发展新机遇

“特种兵式旅游”能否对旅游产业发挥带动作用?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黄璜认为,日前兴起的“特种兵式旅游”既是青年旅游者有效节约时间和费用支出的一种做法,也反映了更多元、更细分的旅游需求和旅游体验。很多旅游者通过“特种兵式旅游”来达到锻炼身体、挑战自我的目的,例如现在广泛流行的夜爬活动,在充分保障旅游安全的前提下也丰富了旅游体验,为景区游览增添新意。

但同时也应看到,并不是所有旅游活动都适用“特种兵”式游览。黄璜表示,“特种兵式旅游”主要集中在传统景区观光,通过紧凑安排行程来快速游览、快速打卡。而对于文化旅游、研学旅行、休闲度假、康养旅居等旅游活动而言,本质要求沉浸式体验、慢生活休闲,则很难以“特种兵”的方式快速实现旅游目标。

“特种兵式旅游”,对年轻人来说是一场旅游“拉练”,对旅游企业来说,如何拥抱新型旅游业态的新机遇呢?

“‘特种兵式旅游’其实跟国外的社交软件ins打卡旅游方式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在国外,有一种游行推广方式叫作‘追随潮流’,指的是旅行社或相关组织机构将ins上著名的打卡点打包组合成一个‘旅行产品’,随后设置大巴等旅行交通工具带领游客对这些景点进行快速游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研究员马世罕认为,这也许是旅行社或者OTA(在线旅行社)参与进来的最好切入点。

目前来看,中国旅游消费已经从观光旅游走向了度假旅游。在产业推进的过程中,市场上的更多商家都把眼光瞄准了那些相对追求高端旅行体验的顾客群体。然而,“特种兵式旅游”的火爆向市场证明了,不同类型的消费群体都有其相应的细分市场,并具备极大的消费潜力。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很多传统的旅行路线和景点设置可以适当遵循重温经典、回归传统的原则,或许可以为旅游市场带来别样的吸引力。

2023-05-19 本报记者 刘圆圆 见习记者 朱润楠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3672.html 1 “特种兵式旅游” 青年旅行新方式 43,67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