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委员故事

孙鸿雁:匠心工艺的传承

本报记者 吕金平 通讯员 李茜茜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5月23日   第 08 版)

孙鸿雁

第十三届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昆明理工大学民间工艺与材料研究中心主任

一支笔,一个瓶,看似漫不经心地随意勾勒,但慢慢地,人物的轮廓、山水的层次、花的艳丽、鸟的轻盈……一幅精美的画卷在寸天厘地的空间里渐次展开。5月20日,走进云南省孙鸿雁技能大师工作室,只见工作室的主人、滇派内画创始人孙鸿雁正聚精会神地创作着自己的新作。

内画最早出现于清代,是我国一项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初是一门画鼻烟壶的技艺,以特制的细笔,伸入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壶内反向作画。

孙鸿雁所开创的滇派内画,源于在滇取材、融滇之景,把“云南元素”浓缩于方寸晶瓶。该项工艺于2012年被列入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填补了云南工艺美术的空白。

为了让内画艺术与云南地方民族文化相结合,孙鸿雁跑遍了云南16个州市和知名的古镇,先后寻访了鹤庆白族银器工艺、剑川白族木雕工艺、建水紫陶工艺等不同门类的20多项地方特色技艺,并在作画工具和颜料上潜心钻研、就地取材。

正是早年跋山涉水的学习考察经历让孙鸿雁深知,任何一项成功的事业,前期的调查研究必不可少。这也练就了孙鸿雁作为政协委员的履职“基本功”。成为政协委员后,孙鸿雁始终秉持“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的信条,每年抽出大量时间深入一线,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围绕非遗进校园、中小学工匠精神培育等课题做大量功课,形成许多提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和社会的,不是个人的。”作为非遗传承人,孙鸿雁积极参与“非遗”进职校活动,成立滇派内画传习馆开馆收徒,对招收的徒弟全部免费传授技艺。她还走进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民族大学等高校担任客座教授,并免费向残疾人等群体传授技艺,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

也正是在非遗传承领域躬身实践多年,才让孙鸿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了然于胸,颇有见解。在云南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她提交了《关于加强艺术设计赋能振兴乡村创新模式的建议》《关于推进在高校建设劳模工匠精神培育的建议》《关于推进云南省民族民间工艺与科技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建议》等提案。

“云南省积淀了26个民族世代相传、精心创造出的无数文明成果,拥有大量民间工艺类型的劳模工匠,对大学生具有明显的吸引力。”孙鸿雁认为,目前,高校教育缺乏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育,导致部分大学生未能树立起良好的择业观、职业观,应以劳模、工匠、职工创新工作室和技师工作站等创新平台为依托,建设云南省劳模工匠劳动教育中心,聘请劳模工匠担任主讲人,开发劳动教育优质课程,打造“劳模工匠大课堂”劳动教育教学新模式。

如何加强乡村文化振兴,孙鸿雁建议,用艺术设计理念,唤醒、激活、赋能乡村振兴,增强村民内生动力,探索“艺术+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路径。以工艺研发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为抓手,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作用。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将始终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鼓与呼。作为传统手艺人,我也将秉承‘工匠精神’,不断提升道德、操守、品质、工艺、水平和胸怀,将我和内画的故事继续书写下去。”采访当中,孙鸿雁深情表达着她的初心和期盼。

2023-05-23 本报记者 吕金平 通讯员 李茜茜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3854.html 1 孙鸿雁:匠心工艺的传承 43,85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