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全球茶叶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共同节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的一句话,为“国际茶日”掀起的庆祝热潮提供了注脚。
诚如他所言,5月21日“国际茶日”当天,庆祝活动百花齐放、盛况空前,让海内外消费者多角度、全方位地感知着东方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春天已至 未来可期
数日来,王庆的身影奔忙在各类以“国际茶日”为主题的活动现场:他或是在北京,参加联合国邮票《国际茶日》发行仪式;或是在福建,出席第三届“三茶”融合高质量发展大会;或是在广东,以线上视频形式为“百企百城,世界共享”的英红邀约点赞……
而他繁忙的脚步,映衬着这个特殊节日热度的同时,无形中也展露出国内茶产业蒸蒸日上、蓄势待发的良好前景。
“中国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多年来茶产业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2022年,全国干毛茶产量达到318万吨,产值实现3180亿元,内销量达240万吨。2023年,在经济向好、内需驱动、政策东风等多重利好驱动下,相信茶行业的春天已经到来。”王庆说。
中国茶和茶文化是国计民生。在他看来,茶产业是提升农民增收和乡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支柱产业。“未来,行业应以茶促融,以融助发展,我们也将尽己之力,传播茶文化,分享茶产业发展经验,向全球茶人讲述中国茶叶故事。”
“今年是第四个‘国际茶日’,却也是‘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迎来的首个‘国际茶日’。身在茶乡,处处能够感受到这种热烈的庆祝氛围。”泉州市政协常委、国家高级评茶师郑秀棉格外感慨。
作为一线的“守艺人”,郑秀棉从15岁便开始做茶,她笑称自己是“在茶丛中爬出来的茶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铁观音的生产线上,更见证了茶给家乡带来的巨变。
“当年,正是因茶产业的发展,安溪实现了从‘国定贫困县’到‘全国百强县’的华丽转身,成为我国依靠产业发展实现脱贫的典型。”在郑秀棉的记忆中,小时候的茶叶还带着梗,用锡纸包着,很简单很淳朴。发展至今,从工艺到包装都在升级,但那种温暖的感觉始终没有改变。 “茶,说起来只是一片小小的叶子,但它真正让一方百姓富裕起来,还会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而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协调发展、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整体,定会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郑秀棉说。
一杯香茗 万种风情
庆祝活动如同万花筒,解读着同一节日在他们心中的不同深意。
“茶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一群来自贵阳十六的中初中生身着汉服、吟诵《茶经》,引得台下嘉宾连连称赞。
与其他地方的庆祝活动不同,2023年“国际茶日”贵州主会场系列活动的一站选在了贵州大学。这一选择似乎直观地道出了主办方的初衷,借助“国家茶日”这张金名片,让更多青少年认识茶、亲近茶。
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贵州大学茶学院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傅传耀表示:“目前,中国青少年健康十分堪忧,肥胖、‘三高’正逐渐低龄化。全世界有40%的人都饮茶,茶中有六七百种化学物质,更是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许多著名的企业家、科学家、政治家终生与茶相伴,青少年朋友应该多喝茶。”
他同时呼吁大家端起茶杯,做茶文化的传播者,“不是你容颜易老,是你喝茶太少。茶是一种精神涵养,请大家与茶相伴。”
置身于福州活动的庆祝现场,福建省乌龙茶制作技艺(永春佛手茶)代表性传承人王德露则不厌其烦地向在场的嘉宾讲述着传承传统工艺的珍贵。
“永春佛手茶的历史始于唐宋年间,按古法等非遗传承工艺制作,需要专用荔枝炭长时间烘焙,而后存入陶缸重新发酵静醒,再发酵再静醒,这才有了它独特的香韵和营养,回味绵长。我希望开设非遗馆将手艺传承下去,整合资源,传播技术,促进共同发展。”
在王德露心中,生态茶园也有一幅具象的图景,他笑称是“头上戴帽,脚上穿鞋”——即山顶有林木,脚下有润草,不施农药、除草剂和增长素,这使茶园形成了一种平衡的自然生态。
“注重茶叶质量安全,促进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回归,才能让全世界喝到中国的放心茶、正宗茶。”王德露说。
茶和天下 美美与共
纵观世界,“茶和天下·雅集”系列活动在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多国举行,当地民众在茶的一赏一品中,被其色泽、香气、滋味所吸引,与中国茶美好相遇;而目光转向国内,从全国性的活动到省区市甚至县镇乡的活动,无一不在诉说着全国各大产销区为茶欢庆的动人故事。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主任骆沙鸣对此乐见其成。在他看来,“国际茶日”是人类共同的节日,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和合性、体验性、教育性、共享性等多重价值。
“这样的国际性的活动,能更好地唤起各国对中国茶历史记忆的共鸣度、中国茶文化的认可度,提升当代中国茶产品的美誉度,同时通过茶文化交融互鉴,茶产品循环流通,提升中国在茶行业的话语权,可以与全球茶产业进行‘对话’,进一步开展国际合作,建立共同的国际标准、协同发展,还可以在‘双碳’语境下探索绿色茶产业的碳汇交易等。”骆沙鸣说。
而国内精彩纷呈的活动,也让各大茶产区大放异彩。“茶是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更是茶农增收致富的一片‘金叶子’。我们借助‘国际茶日’,可以描绘出对于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高质量发展的美好遐想,在未来大有可为。”
在骆沙鸣看来,“国际茶日”还可以更好地挖掘文化属性,以茶为媒,讲好中国“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文化故事。
“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和谐健康,通过对‘国际茶日’活动主题的设计,一方面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意识,更有力地推动中国茶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方面在讲好中国茶文化故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增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发出中国茶文化的好声音,让世界进一步认识中国茶,了解中国茶,爱上中国茶。”骆沙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