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教育在线

儿童品格教育亟待重视

夏婧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5月31日   第 10 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并进一步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同时,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需要教师家长以及社会每一个成员在修身守德的基础上参与未成年人德育的全过程,更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德育体系,从而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局面。——编者

(一)

品格是个体在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道德品格、人格特质及社会性方面的情感、认知与行为特征。品格是一个大概念,既包括一个人的道德与人格,也包括适应社会以及参与社会生活所必备的社会技能,更包括以爱党爱国为核心的政治思想素养和法治素养。儿童期是一个人品格形成最重要的启蒙期与发展期。从0—12岁的儿童品格发展过程来看,学前阶段应注重社会技能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良好品德的启蒙、健全人格的初步塑造,重在培养幼儿的是非观、规则意识、自我控制、学习品质等。小学生阶段应注重品德养成,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技能培养,并强化以自制、主动、创造等为核心的人格特质,建立初步的国家、集体概念以萌发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形成一定的法治意识及个体发展信念。

由于当前我国儿童品格教育理论研究相对匮乏、学校及幼儿园品格教育相对薄弱,加之家庭品格教育的缺失以及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导致儿童品格发展出现诸多问题。学前阶段儿童较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服务意识,规则意识较差;部分儿童缺乏自制力和专注力,耐心水平较低,抗挫力、情绪管理能力较差;部分儿童低自尊、缺乏自信心与主动性;部分儿童移情共情能力差,无法去自我中心,更无法表现出分享、助人、合作、友爱、慷慨等亲社会行为。小学阶段儿童一定程度上存在情绪调节能力差、专注力弱、做事缺乏耐心与毅力等问题;部分儿童与人交往过程中表现自私、不具有同情心,甚至欺辱他人或存在霸凌行为;部分儿童抗挫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较差,生活和学习中缺乏主动性与责任感;部分儿童与人交往过程中难以表现出有效合作、宽容待人、友爱互助等利他行为。

因此,以品格教育为核心构建儿童德育的目标与内容体系尤显重要。具体来讲,要重点培养儿童一些核心品格,比如乐观、自制、主动、创造、仁爱以及尊重等。在这一过程中,儿童逐渐学会做人、做事和与人共处,即做人应该需要具有乐观或成长型的思维方式并且拥有自制力和自控力,做事应该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于人于己共处需要以仁爱之心为基础,并且懂得自尊、尊重他人与客观环境。

从国家发展来看,品格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基础。开展好品格教育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和政治素养、有远大理想并脚踏实地、德才兼备且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个人发展来看,品格教育是一个人的终身幸福与成就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也是一个人处理好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关系的核心。

(二)

在实践层面,要特别注重品格培养中的知行合一。品格教育的实施需要通过系统化的教育手段,培养儿童对品格的认知,促使其体会到品格情感,并最终落实在品格行为的表现上,尤其是强调行为的养成,最终实现“知行合一”。以诚实为例,品格认知的建立就需要帮助儿童建立诸如诚实就是不撒谎等概念,能够评价什么情况属于诚实或者不诚实,建立自己“不撒谎”“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主动承认错误”“不作弊”等观念;品格情感方面,指当儿童识别或者表现出勇于承认错误、不撒谎等诚实行为时,他的情感体验应该是高兴的、自豪的,反之应该是内疚、羞愧的;品格行为方面,指儿童能够表现出并且一贯性地表现出“不撒谎”“说实话”“不私自拿其他小朋友的东西”“做错事情后能够勇于承担,主动道歉”“活动、游戏时不作弊,遵守规则”等行为。

还要注重在儿童生活的环境中全面渗透品格培养的要素。例如,可以将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作为品格教育的重要资源,这些文学作品包括图画书、儿歌、散文、诗歌、小说、童话、传统文化故事、名人逸事等。这些作品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爱、勇敢、坚毅、友善等美好的品质特征,儿童在学习与体验中,通过与故事形象或情节共情产生一定的品格情感,内化品格认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教育过程是渗透式的、参与性的且基于儿童发展特点、经验与需求,而不是单纯的说教或灌输。另外,儿童的品格学习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习不是发生在课堂上,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或幼儿园的小型社会功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社会化,也就是说要将品格教育内容渗透在儿童日常生活中,例如在学校的各环节中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秩序感、是非观;在生活常规教育中培养儿童的自我服务意识、自制力、抗挫力;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培养儿童的仁爱之心,以及自我尊重和尊重他人等。品格教育不能与其他领域教育分割,它是一个综合领域,避免单纯的学科本位教育现象;品格教育也不能与儿童的技能、价值观等的发展相分离,要将品格培养目标与幼儿的发展目标有机地统一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要构建家校社协同一致的品格育人体系。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只有学校和家庭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一致的行动,儿童才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将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作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础。儿童品格教育必须坚持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基本路径,充分发挥学校(幼儿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带动并发挥家长的主体性责任,充分利用社区、社会资源,实现育人目标。

在儿童品格培养过程中,由于儿童自身的道德发展阶段以及社会心理能力特点的影响,家长和教师成为了绝对的影响儿童品格的重要他人。家长和教师的观念、行为、态度直接影响亲子、师生互动方式和质量,从而影响其道德认知和情感体验、自我意识、人格养成及社会性观念与行为表现。因此,品格教育的核心是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素养,唯有如此,才能通过“重要他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作用,促进儿童品格发展。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

2023-05-31 夏婧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4337.html 1 儿童品格教育亟待重视 44,33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