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硕
6月6日,是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四周年。记者从工信部获悉,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已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273万个,5G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县城城区,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6.34亿户。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网络。
5G应用已融入近六成国民经济大类,应用案例数超5万个。随着融合应用广度和深度持续推进,矿业、港口、电力等重点行业的5G应用解决方案广泛复制。
5G如一只“蝴蝶”,轻轻扇动翅膀,但许多领域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攀钢集团,现场作业工人坐在安全舒适的远程操控中心,一人可同时操控5台矿车,穿着西装,吹着冷气挖矿早已不是梦。同时,基于5G的精确实时定位技术、物联通信技术,可实现精准定向开采,从而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品质。
在世界级的人工深水大港天津港,通过5G赋能,天津港已成为全球首个获批建设的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全球首台集装箱地面智能解锁站,实现全球首个无人集卡场景下陆侧“一键着箱”,助力港口整体作业效率提升20%,单箱能耗下降20%,减少人工60%,综合运营成本下降10%。
在浙江宁波的一家5G智能服装厂车间,5G和它的“朋友们”不仅实现了对每个工位、订单、设备进行实时查看和管控;还实现了衣服的全方位识别,降低了人工漏检和误检,提高了服装的外观质量……
更不用说我们时常听到的千里以外的远程会诊、在乡村校舍体验优质的远程教育以及身边的各种网络“直播”……不知不觉间,这些都是5G发展带来的改变。
据统计,基础电信行业累计投资近6000亿元建设5G网络,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3.8万亿元,间接带动总产出约9.4万亿元,有力促进了数字经济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解释说,前4代移动通信技术都是以个人消费为对象,然而,“5G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有一个新的赛道去和工业互联网、工业数字化转型结合,推动了整个工业体系的变革。”同时,工业应用也反过来为5G赋能,提供了大量场景和技术需求,倒逼着5G不断优化自己的能力,是一个“双向赋能”的过程。
如今,我国5G正从前期的粗放式建设转向更为看重收益的规模化发展阶段。
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魏进武将其概括为“有规模、有价值”。具体来讲,要从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应用环节的不断延伸,网络终端向更快、更繁荣等多方面不断迭代。
中兴通讯副总裁尤琰也指出,未来5G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可借鉴复制的经验不多,中国是探索者、引领者。她认为,要通过场景化业务牵引,进一步完善高铁、居民区等精细化5G覆盖,提升用户体验;通过构建通信领域自己的AI大模型,对内更好地提升网络运维和业务运营的自动化水平。面向产业数字化转型,目前5G应用正从管理域、非核心生产域逐步进入核心生产域,因此需要产业界积极拥抱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