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华声·港澳侨

撑住本地消费是香港经济复苏重招

屠海鸣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6月08日   第 08 版)

香港经济如何走出疫情困境?撑住本地消费,是香港短中期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稳住本地经济大局的主要策略之一。从特区政府策略来看,目前在香港实施的消费券计划和“开心香港”活动是巩固本港经济复苏势头的“组合拳”部分,两者相互配合和促进。其中,撑住本地消费是重要一招。

我们看到,疫情过后,许多地方在“拉动消费”上下足了功夫。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今年春节期间,为吸引中国游客,泰国副总理亲自接机;今年“五一”期间,“淄博烧烤”走红,无数游客不远千里到淄博吃烧烤。这些都是吸引外来游客消费的经典案例。

外来消费一时热闹,其实也有季节性强的局限之处,往往在“黄金周”出现“井喷”,长假之后则“断崖式下跌”。这种短时间的火爆,往往令当地的接待能力受到严峻考验。接待能力不足时,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如果说,外来消费是“火”,令人看到人山人海的火爆场面,本地消费则是“水”,令人感受到细水长流的“生生不息”。外来消费和本地消费其实是“一体两翼”,要拉动消费,两处都需用力。

为吸引外来消费,香港特区政府今年推出“你好,香港”活动,向内地和海外游客免费赠送50万张机票,被外界称为“下了血本了!”这一招不仅在内地,在全球都很亮眼,既塑造了香港的好客形象,又会给香港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为刺激本地消费,特区政府今年推出的消费券计划,向约640万名合资格市民每人派发5000元消费券,又推出“开心香港”活动,给市民提供消费机会。“发钱”和“花钱”对接,预计可为市场注入约330亿元的消费动力。

那么,如何促进本地消费呢?笔者认为,需坚持问题导向,静心调研本地消费的瓶颈有哪些,对症下药,作出更加长远的谋划,关键要聚焦“不敢消费”“不愿消费”“不便消费”三个问题展开。

“不敢消费”的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低,需要增加收入。香港是一个外向型经济体,疫情3年期间,香港和内地以及国外联系隔断,旅游、零售、食肆、酒店、交通运输等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遭受重创,一些打工者或失业、或处于半失业状态,“不敢消费”已形成气候。笔者认为,特区政府可从两个方向着手增加居民收入。一是延续疫情防控期间的纾困政策,令相关企业和困难居民“缓口气”;二是对提供就业岗位较多的行业应加大支持力度,令普通市民能得到更多增加收入的机会。

“不愿消费”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令人满意的商品和消费场景,推动消费升级成为急需。疫情前,本港居民每年出境消费的数额是不小的数目,其中除了部分“刚性支出”外,有些是因为本港无法满足其消费需求。因此,撑本地消费须从两手着力。一是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商品,令市民足不出港,即可买到心仪的商品;二是打造消费新场景,刺激市民的消费欲望。比如,主要由全港26个省级同乡社团主办的“家乡市集”如此火爆,恰恰是迎合了很多市民长期未能返乡探亲的思乡之苦,找准了本地消费的“兴奋点”。

“不便消费”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便捷的购物方式和物流配送,需要改进服务。与内地相比,本港网上支付系统、物流配送系统还有较大差距。香港交通方便,长期以来,许多市民习惯于到实体店购物。但也要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网上购物。香港应聚焦“消费便利化”改进服务,不能让这些年轻人的订单流失。

撑住本地消费是香港今年上半年的稳住经济大局的主要策略,其实也应成为长远策略。因为,本地消费不仅体现了经济活力,也折射出本港居民的幸福指数,这件事做得好,有经济和民生两个效益。

(本文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

2023-06-08 屠海鸣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4726.html 1 撑住本地消费是香港经济复苏重招 44,72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