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财经周刊

统筹城乡资源为乡村振兴“加邮”助力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爱力

本报记者 李元丽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6月13日   第 05 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这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意义。5月18日至25日,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围绕“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调研组赴浙江、辽宁两省开展专题调研。调研途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爱力接受了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

调研感受

坚定了信心 明确了方向 清晰了路径

记者:这次调研您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刘爱力:一是坚定了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这次调研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活力,浙江、辽宁省农产品加工、水产养殖、特色民宿及文旅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有效促进了农业全面升级、农民持续增收,进一步强化了我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理解和认识,也更加坚定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胜信心。二是明确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盘锦市大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运输、销售等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好“土特产”文章的生动实践,有效增强了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乡村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切入点。三是清晰了路径。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为举全社会之力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广阔机遇。从调研情况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迫切需要专业化、社会化赋能。中国邮政在辽宁形成了盘锦“交邮融合促进快递进村”、社企合作助力产业升级等典型模式,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肯定和农民的认可,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下阶段要通过典型模式的推广复制,加快形成邮政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风景。

现场观察

交邮联运正深度融入县域商业体系

记者:这次调研从农民合作社、村庄社区、种植养殖基地,到电商产业园、农产品产业园,再到邮政惠农助农网点、医院、学校……您对哪些调研点印象深刻?

刘爱力:这次调研,我们实地考察了交邮融合发展模式,走访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研了农业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特别是辽宁盘锦市通过交邮融合,实现了“快递进村”村村全覆盖,有效解决了村村及时通邮、快递真正进村的难题。

5月23日,我们在新兴镇交邮合作快递服务中心和王家村村级交邮驿站进行现场调研。在盘锦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盘锦邮政与盘锦客运交通集团深度合作,通过客邮运力共享、客邮场站共用、交邮驿站共建,对人、车、货、站、线等要素进行精准匹配,联合打造了乡镇中心的“交邮驿站”和村口的“村村通驿站”,提供集公交出行、快递物流和农产品购销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客货邮的融合发展,畅通了农村寄递物流双向流通网络,一条条“交邮合作乡村邮路”,成为农民美好生活的幸福路,农业特色产业的振兴路。

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是农业产业发展、农民消费升级的重要支撑,对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从盘锦市实践看,政府政策支持是关键,国企强强联合是依托,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往村覆盖、往户延伸是方向。从全国情况看,目前有模式、有案例、有成效,但交商邮融合运营模式覆盖范围还不够广。建议交通运输部在县域地区给予客运、货运、邮件混装运输政策支持,促进融合站场的设施建设改造、信息系统建设等,为“客货邮”全国推广、融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将交邮联运深度融入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支撑产、销、运、储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实施。

总结经验

形成“农民获利、消费者获益、邮政获客、政府获赞”新模式

记者:在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中国邮政形成了哪些可以复制推广的经验?

刘爱力:一直以来,中国邮政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立足自身禀赋优势,将服务乡村振兴作为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们针对乡村产业振兴,聚焦乡村产业发展的融资难、物流难和销售难“三难”问题,细分农村“村社户企店”客群,紧扣220万农民专业合作社、390万家庭农场以及9万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需求,初步形成了“农民获利、消费者获益、邮政获客、政府获赞”的邮政特色服务乡村振兴模式。

一是建立了内外协同联动服务乡村振兴的推进机制。定位清,中国邮政集团党组将服务乡村振兴定位为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的政治责任所在,履行央企担当、助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所在,以及自身生存发展需要所在,将服务乡村振兴作为集团重大战略。举措实,中国邮政以服务乡村振兴行动方案为统领,以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做强农村寄递物流网络、延伸农村邮政服务渠道、强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等为重点,对外主动争取各级政府政策支持、对内全力推动集团资源整合协同,有效促进了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落实落地。

二是形成了邮政“四流”解农村“三难”的特色模式。针对农业农村销售难、物流难、融资难“三难”问题,中国邮政整合自身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四流”资源,面向乡村特色产业,提供集农产品销售、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在综合施策助力产业振兴方面形成了中国邮政的特色模式。

三是推动了“村社户企店”服务的精准化。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我们细分乡村振兴的主体,聚焦行政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个体农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商户,系统性推进“村社户企店”的邮政服务工作,切实提升了乡村振兴重要主体的邮政服务覆盖面和获得感。2022年,累计建成信用村超38万个,邮政综合服务触达农民合作社超50万户,累计服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万家,优质邮乐购站点达19.5万个,实现了农村邮政服务的精准滴灌。

展望未来:

空间广阔 潜力巨大 大有可为

记者:在您看来,邮政业有哪些优势?未来,如何继续服务城乡融合发展?

刘爱力:邮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中国邮政是党和国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参与城乡融合发展特别是大力服务乡村振兴,是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履行央企政治责任,强化央企在城乡融合发展中资源布局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邮政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国邮政具有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特殊禀赋,是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城乡流通的重要力量。金融方面,我们坚守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定位,邮储银行4万个金融网点中70%左右在农村,居大型商业银行之首。寄递方面,中国邮政航空公司全货运飞机41架;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累计建成1018个县级中心、6000余个乡镇中心、19万个村级站点,县乡村仓配中心2191处,农村汽车化投递率达到45%。农村电商方面,构建了线上“邮乐网”、线下“邮掌柜”的特色农村电商平台,立足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布局建设了1000个邮政农品基地,分布在农村地区邮乐购站点达到35.5万个。

中国邮政的资源在农村、优势在农村、未来也在农村,农村市场是中国邮政改革发展的“压舱石”。我们只有坚定不移深耕农村市场,为“三农”发展提供稳定、安全、可靠的快递物流服务,才能彰显比较优势,发挥央企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作用。我们只有紧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机遇,全力服务好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才能巩固邮政农村金融的立足之本。我们只有用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渠道优势和金融、寄递的协同优势,才能在农村市场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从而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协同性和抗风险的韧性。

2023-06-13 本报记者 李元丽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爱力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4935.html 1 统筹城乡资源为乡村振兴“加邮”助力 44,93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