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慈善周刊

暑期志愿服务即将开启,多位政协委员建议——

大学生志愿服务还需提质量强保障

本报记者 顾磊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6月13日   第 10 版)

云南彝良禾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和暑期支教志愿者和乡村儿童互动。 本报记者 顾磊 摄

“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值了!”成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简称“西部计划”)的一名志愿者后,服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泽普县,上海科技大学学生李斌对记者表示,自己有很大的收获。

暑假临近,今年又将有不少大学生奔赴全国各地的基层开展志愿服务。据共青团中央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实名注册青年志愿者超9000万人。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志愿者已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在蓬勃壮大的同时,大学生志愿服务还面临提升质量、加强保障等问题,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为此建言献策,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扎根基层工作虽然辛苦但成就感满满。我还年轻,我想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报名参加2023年西部计划的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生夏廷伟说。

“在阿尔泰山脉下,我开始了志愿工作和我的事业;在额尔齐斯河旁,我收获了爱情;在可可托海那座小镇中,我找到了一群‘同频共振’的年轻人。我很庆幸自己最初的选择是正确的,虽然这可能不是我梦想的终点,但那一定是我梦想的起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张宝义说,他于2020年8月起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开启了为期3年的志愿服务期。

青春不单有梦想,也有收获。不少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表示,在基层锻炼的过程中,自己的知识得到了印证,眼界得到了开阔,能力得到了提升,未来之路变得更加明朗。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学生何思泽2022年7月参加了云南省彝良禾心支教的暑期活动,支教结束后,她有了当老师的初体验,学会了备课以及怎样给孩子们上课。同时,她也了解到某些地区师资条件较为匮乏,坚定了将来从事教师行业的决心,“我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更有信心去做正确的事。”

大学生志愿者群体数量不断上升,已成为志愿服务的重要推动者。共青团中央近期透露,团的十八大以来,累计派遣21.1万余名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22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100多个县(市、区、旗)基层服务,不少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自愿选择留在当地就业扎根。西部计划已经成为西部地区青年干部、青年人才队伍的重要来源渠道,为乡村基层引“人”、汇“智”、留“才”作出积极贡献。

社会公益力量也在其中蓬勃发展,近年来公益组织开展相关项目也吸纳了大量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例如,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共有3100位老师在全国443所中小学开展支教服务,其中有不少支教者是大学生志愿者,截至目前累计授课336万余节,受益学生近百万。

应加强引导和赋能

“在支教服务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难题。有些问题如数学知识等很容易解决,但有些专业问题例如备课、课堂互动等,需要积累经验,并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一位参与公益支教活动的大学生告诉记者。

如何给予大学生志愿者更多支持从而提升志愿服务质量,是一个关键问题。对此有不少公益机构探索出了有效经验。云南彝良禾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一家多年来坚持组织大学生暑期支教的公益组织,该机构负责人唐启云认为,大学生参与支教服务,自身应首先做好充分的教学和心理方面的准备。在支教期间,处理好与村委会、村民、儿童等方面的“公共关系”很重要,不能只把支教作为一个简单的教学活动,同时也要在各方需求中把握平衡。此外,课程设计非常重要,应从孩子们的需求出发,让他们有切实收获。

从组织层面,唐启云认为,志愿者团队管理非常重要,志愿者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工;同时,要做好后勤保障,并适应乡村地区的环境卫生状况。

相较于早期凭着一腔热情去乡村支教,现阶段志愿服务更强调专业性,因而对大学生志愿者的能力支持更显重要。实际上,一些大型志愿服务项目对此都有机制性的安排,例如西部计划,为大学生提供岗前培训,主要包括志愿服务理念、安全健康教育、管理制度规范、地方基本情况、团队精神等。到达当地后,服务所在县会组织开展县情、乡风、民俗等方面的岗前培训;组织在中小学服务的志愿者参加开学前的岗前教学培训,并在当地教育部门实习和进行备课、家访等。

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发展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人数不断增加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引导、宣传,并完善保障机制。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盛颂恩曾建议推动大学生全员参加社会志愿服务。他认为,社会志愿服务可引导学生建立社会责任感,应建立由政府、专业化社会组织、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多方整体协同推进体系。例如,高校可以将大学生社会志愿服务实践情况纳入学生表彰、奖励、资助、信用积分、推优免试等日常管理,激发志愿者内驱力,引导建立稳定的志愿者队伍。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鲁曼建议,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扩容升级为“乡村振兴计划”,把服务范围从中西部地区拓展到全国各地涉农街镇,逐步实现全国各个涉农乡镇(街道)至少配备1名大学生志愿者。她还建议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继续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大学生志愿者规模扩大需要相应的机制保障。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致公党中央在相关提案中表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不健全、志愿服务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及企业捐赠,这导致出现来源单一、专业培训不到位、志愿服务规范化程度不高、法治保障不充分等问题,制约了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提案建议,加快推进我国志愿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通过财税制度和其他激励政策,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和为志愿服务捐赠的积极性,扩充资金筹措途径和渠道,最终形成以政府拨款、市场捐赠、社会捐助为重点的多元化经费筹集模式和资金支持网络。

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发展也很重要。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何寄华建议,志愿服务要有标准、规程、流程、装备、方法等一系列配套,尤其是某些特殊领域、专业领域的志愿服务更需要提升专业化水平;要规范化记录志愿者的服务,像银行账户一样系统记录志愿服务内容、时长,激发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何寄华还建议培养全民志愿服务意识,倡导全民参与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

2023-06-13 本报记者 顾磊 暑期志愿服务即将开启,多位政协委员建议——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4966.html 1 大学生志愿服务还需提质量强保障 44,96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