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慈善周刊

随着暑假即将来临,各种形式的助学工作也正逐步开展。近年来,通过政社协同、多方合力——

我国社会力量助学体系进一步完善

本报记者 顾 磊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6月13日   第 10 版)

6月7日,2023年高考拉开序幕。各地高考如火如荼进行之时,“助学”也成为随之而来的社会关切点。在欠发达地区和一些经济较为困难的家庭,学子们正在通过努力拼搏,完成高中学业,追逐大学梦想。据了解,在具有中国特色学生资助体系已经形成的基础上,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公益力量,正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子提供进一步、多样化的呵护与保障。

就读于北方工业大学的学子海光,来自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在他还没懂事时,外出打工的父亲因心脏病去世,母亲随后改嫁他乡,他和妹妹寄住在叔叔家。2020年,海光考上大学后,面临学费和生活费用的问题,但就在那个暑假,有几个可以帮助自己圆大学梦的选择摆在面前: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减免学费、校内资助、社会公益机构的资助等等。“进入大学后,我还获得了很多勤工俭学的机会。”海光说。

在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不久前举行的“新长城·孟丽红助学基金”十周年总结会上,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涂义才表示,学生资助作为教育领域的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党中央高度重视,多次作出专门部署。近些年来,我国学生资助政策不断完善,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阶段的资助政策体系;资助规模和力度也不断加大,2021年全国共资助学生超过1.52亿人次,资助金额达2668.29亿元,基本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工作目标。

记者了解到,伴随着今年暑期的即将到来,目前各地均已启动了社会公益力量助学的多类行动。例如,在沈阳市民政系统的指导下,华易基金会“高中生助学计划”项目启动,资助工作扎实有序落实,保障孤儿高中生安心上学。今年5月,华易基金会已顺利完成2023年第一季度孤儿高中生补助金的发放工作,共发放补助资金8.7万元,惠及孤儿高中生58名。

贵州省往西公益服务中心此前在该省多地共资助了1500名困境高中生,达6500人次,顺利考上大学的有830名学生。该机构的“陪伴计划”开展以来,陪伴人次近6000人次,参与的志愿者达1200余人次。2023年,该机构拟资助困境高中生700人,并继续定期开展陪伴活动,以及其他提升受助学生能力的活动。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于2007年发起的新长城高中生项目。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顺利完成学业,提升综合能力。截至2021年底,项目累计支出近3.73亿元,为6.94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奖助学金资助和成才支持。伴随助学而生的新长城自强社,让贫寒学子得到更多交流与锻炼,助力其改变人生。全国政协委员孟丽红发起的“新长城·孟丽红助学金”项目,10年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1750人。

有梦想终会抵达,圆梦的路途上,年轻学子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还播撒下善的种子。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茅台集团发起的希望工程圆梦行动,11年间精准资助了21万余名困难学子,帮助他们从家门走入大学校门,实现人生梦想,不少学子成才后,不忘回报社会。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李文超受希望工程圆梦行动资助,于2012年进入烟台大学就读,就学期间,李文超积极参与并组织了各种公益活动。作为“红色爱心之家”高校队长之一,她曾联系烟台中心血站举办两次烟台大学“献血车进校园”活动;她还曾与同学一起组建关爱留守儿童爱心支教队伍。如今,李文超已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的乡镇党委委员。

来自贵州省普安县的陈仕立在2018年考入贵州大学,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帮他解了入学的燃眉之急,更让他感受到了浓浓的社会关爱。大学期间,他参与贵州大学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还参与了2019年脱贫攻坚绩效考核的实践。如今,陈仕立已成为贵州的一名基层公务员。未来他愿意继续感受泥土的气息,扎根在他深深热爱的土地,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以回报社会给予他的温暖与爱。

多方爱心汇聚成海,助学事业的壮大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慈善公益事业持续输送着人才。随着我国政府与社会协同的助学体系不断完善,未来将有更多学子踏上追逐梦想的路途。

2023-06-13 本报记者 顾 磊 随着暑假即将来临,各种形式的助学工作也正逐步开展。近年来,通过政社协同、多方合力——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4967.html 1 我国社会力量助学体系进一步完善 44,96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