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春秋周刊

何香凝“以画为矛”

王剑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6月15日   第 11 版)

同盟会最早的女会员何香凝早年留学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她学画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为革命的需要,绘制军旗、符号、告示和军用票图案”。回国后,她受岭南派画风影响,画出的梅、菊、劲松、狮虎,渐渐显出苍劲有力、威武雄强的气魄。

“大革命”失败后,何香凝发表声明,“辞去国民党内的一切职务”,避居江浙,以寒梅自比,体现出决不姑息、决不合作的态度。“为谁来补破河山,腕底烟云未等闲。收拾雄心归淡泊,时时曳杖款荆关。”何香凝画梅,遒劲古茂,秃笔硬毫皴出老干的疤节,梅枝犹如铁笔一般。画中风正气清、铁骨铮铮的气势,让人顿生敬意。

抗战时期,何香凝多次向海外华侨宣传抗战形势,华侨每捐一笔款,她就送一幅画。为了给抗日将士们提供更多捐款,她亲自到南京找蒋介石。谁知蒋介石虚与委蛇,对捐款之事闭口不谈。回去后,何香凝气愤地将自己的一条旧裙子寄给蒋介石,并附赠诗一首:“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帽裳,换你征衣去。”

何香凝的画作立意讲究,雄浑遒逸,别具一格。她的画作《狮》中,一头雄狮伏地而卧,目光炯炯,雄视前方。狮子嘴边的触须直如钢针,浓密的毛发顺颈部披落。真可谓“国魂招得睡狮醒,绝技金闺妙铸形”。毛泽东曾对何香凝赞不绝口:“先生之画充满斗争之意,我虽不知画,也觉得好。”

新中国成立后,何香凝的梅兰竹菊图一扫悲愤压抑之情,时常流露出安适祥和之气。刘少奇、董必武、陈毅、沈钧儒等人都欣然在其画作上题词、补笔,不仅给何香凝的晚年生活增添了乐趣,也给中国画坛留下了佳话。董必武在其“山水图”上题诗曰:“眼观山水形,手写山水神。形神皆毕肖,山水若留真”;陈毅也称赞其画作的高超技艺:“画树重高洁,画花喜独步;大师撮其神,一纸皆留住。”

2023-06-15 王剑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5095.html 1 何香凝“以画为矛” 45,09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