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意周刊

喝彩“村村超” 期待“人人笑”

本报记者 廉维亮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6月19日   第 05 版)

“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遵义考察时的重要讲话,语言质朴、内涵深刻。

同样是夏日的贵州,今年黔东南州榕江县的“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火了。在“村超”的旗帜召唤下,20支“村队”激战绿茵,“村脚”英雄不问出处,务农农民、商铺摊贩、小微企业老板、货车司机、在校学生齐上阵,上至中年大叔、下至乡村少年,为了全村的荣誉,尽情在绿茵场驰骋拼搏。

踢球的乡亲们为进球赢球兴奋不已,看球的乡亲们更是在盛大的绿茵盛宴上笑得开心。“村超”的火爆,在群众体育中展示出世界第一运动的感染力和参与度。

“村超”也好、“村BA”也好,其陡然火爆除了体育运动具有的魅力之外,民族特色文化、乡村风土人情的加持功不可没。体育搭台、文化唱戏向来是不错的方式,借助大型集会、体育运动、文艺活动等载体,把平日里散居村寨山乡、奔忙各行各业的群众汇聚一处,为本村本土的球队助威呐喊,既提供了释放激情的好机会、展示民族风情的好平台,也同样是凝聚民心力量、提升乡土荣誉感的好途径。

“村超”的背后,也展现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带给中国乡村的巨大改变。精神生活的火爆活跃,背后必然是物质基础的日渐富足。世界足坛尽管不乏从非洲、拉美贫民窟的街巷球场走出巨星的故事,但万人空巷、载歌载舞的场面,必然是“仓廪实”的乡村才会出现的雅兴。假使在上顿不接下顿的贫穷农村,很难想象青壮劳动力会把力气从稼穑分给足球。

再者,乡村里有这些生龙活虎的汉子们热衷运动,又是多么值得欣喜的场面,有青年的乡村才有活力、有劲头儿、有未来。能“追球”的人一定有追求,懒汉是必然不愿多跑一步的;多一个人盘突铲射,就必然少一个人游手好闲。

有了这些指征意义,至于比赛水平如何已经不再重要。能有“彩虹吊射”“百步穿杨”“倒挂金钩”当然最好,只是草根水平、养生踢法亦开心自得。

可以想见,“村超”“村BA”的成功,必然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被不断复制。村村抄“村超”,就能有“村村超”,就会让“人人笑”。

不由得向往村野、羡慕乡人。

2023-06-19 本报记者 廉维亮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5233.html 1 喝彩“村村超” 期待“人人笑” 45,23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