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交融汇聚——新疆精品历史文物展”,展出新疆精品历史文物209件(组),其中,一级品达52件(组),包括彩陶、青铜器、玉器、金器、木器、锦绣服饰、简牍文书、绘画雕塑、印章钱币、碑铭刻石等。
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人、副研究馆员陈克双介绍,此次展览的重点文物包括虎纹圆金牌、八龙纹金带扣、箜篌、蓝地人首马身纹缂毛布、人首微笑牛头陶饮器、《论语·尧曰》古注本(《孝经义》)、《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残卷、伏羲女娲绢画、树下美人图绢画等,这些精品文物蕴含丰富历史文化信息,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体现丝绸之路上文化的交流互鉴,异彩纷呈。
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北朝绿地对鸡对羊灯树纹锦,1972年出土于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地,此锦组织为夹纬经二重平纹织物,残存为织物的半幅。织物略呈长方形,一侧有完整的织物幅边,织物以绿色为地,显白色、红、黄色花纹。从残存看,全副为对称两列横式纹样。图案以灯树为主体。树的基干如台座,枝叶呈塔形,六只灯分三层作塔式排列。宛似带笑的人面,周边显白色光芒。灯树上部空隙填以向树而立的对鸡,树下面两侧为伏卧的大角双羊,羊的颈部系绶带。取谐音“吉祥如意”。该锦色彩鲜艳,纹饰图案对称,具有多元文化特征。
1967年吐鲁番市阿斯塔那45号墓出土的唐代伏羲女娲麻布画,用三片原白色麻布缝合,麻布本设色。彩绘伏羲与女娲上身相拥,下尾相交,伏羲,头戴幞头,穿紧袖内衣,外穿右衽宽袖黑色长袍,腰间束带,左手执矩尺,右手勾着女娲的脖颈。女娲发束高髻,穿紧袖衣和半背,下穿条纹裙,身披黑帛,右手执规,左手扶于伏羲的腰间。伏羲女娲头顶日内绘金乌,下端有象征月亮的玉兔、桂树和蟾蜍。四周绘云纹和星辰。
1973年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的唐代烟色狩猎纹印花绢,为多块拼对复原,存左幅边,平纹地。主图案为一头向右奔跑状马,上骑一回首射狮狩猎者,马后为一立状张牙舞爪狮子,猎狗追兔,猎鹰捕鸟,以及植物环绕狩猎者。整个画面生动写实,气氛紧张。马的颈后部有烙印,应为当时官马的标记。图案上下连续,左右对称,反映唐代上层社会狩猎活动的一种情景。采用夹缬花板印花,先染绢为烟色,用模板夹紧织物,涂浆剂,除去深色,遗有浅白或浅黄色图案,洗净浆剂即为成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何嘉表示,此次展览通过展示新疆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