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仪 揭春雁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危机感”让广东政协人始终把“安全”作为议政履职的重要的议题。近年来,广东省政协聚焦维护粮食安全,就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开展专题协商,推动出台《广东推进种业振兴实施方案》;围绕发挥社会组织在应急体系中的功能作用开展专题调研,紧扣防范金融信贷风险、重大自然灾害、海外安全风险等提交提案和报送信息,就补齐应急保障能力短板、完善安全生产防范体系、加强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等提出意见建议;发挥省政协研究咨询委员等专家智库作用,就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稳定预期等议题,开展经济领域重大风险研判,提出前瞻性、针对性意见建议……今年10月,广东省政协还将围绕“加强固废处理和循环利用,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开展对口协商,助力打造绿色安全的人居环境。
不仅要有防风险的意识,更要有抗风险的能力。国家“十四五”规划、2035远景目标和党的二十大报告都明确了建设“韧性城市”的国家战略。在今年广东省“两会”上,“韧性城市”也成为焦点话题。
民革广东省委会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我省韧性城市建设,助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提案指出,韧性城市建设是保障城市安全稳定的必然选择,是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的必由之路。而广东省韧性城市建设刚起步,仍存在不少短板和问题。提案建议加强韧性城市研究,建立健全韧性城市标准体系和监测预警系统;加快推进韧性城市规划,有效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能力;加快构建区域协同应急机制,有效提高联防联控联治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件能力;深化城市应急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市风险研判预警机制;着力提升城市应急治理能力,有效减轻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影响;促进社会参与,搭建全民防灾抗险体系。
数字技术无疑将在韧性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数据孤岛”的问题亟待解决。对此,民进广东省委会提交了《关于高质量建设智慧韧性城市,筑牢安全发展基础的提案》,建议“抓重点、补短板、保急需”,加快重要设施智能化改造,重点推动城市生命线、超高层建筑和危旧建筑、水旱灾害防御等领域的传感器布设,加快建设一批智能化道路、智慧韧性社区及智慧多功能杆,增强基础设施系统的抗冲击和快速修复能力。还要推动数据资源体系共享,提高智慧协同管理能力。
对此,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在答复提案时表示,将持续完善“粤治慧”省域治理数字化总平台,强化物联感知、AI算法、人口热力等公共支撑能力,进一步推进协同共治、指挥调度等工作,为构建政企联动、上下协同的城市应急治理格局提供支撑,并提升数据安全管理水平,推动政务数据有序、高效共享,为城市监测预警提供数据支撑。
“大湾区一体化发展需要更加韧性的承载体。”跳出广东看湾区,广东省政协委员汪洪建议,构建深港战略和应急物资联保共济机制,在大湾区城市群及周边区域选址布局若干个能源、粮食等重要物资应急保障基地,统筹布局应急避难场所、隔离房源、能源安全及应急物资保障中心、战略物资转运网络等,实现平时储备、战时应急,增强湾区发展韧性,强化湾区发展和安全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