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新闻

心中有“底” 应对有“数”

——福建省政协聚焦防灾减灾开展调研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6月30日   第 03 版)

福建省政协调研组深入宁德调研

本报记者 王惠兵

枕山、面海、襟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福建各地在拥有发展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自然灾害重发、频发的挑战。

“全省自然灾害风险信息化应用系统已贯通省市县四级近27亿条数据,不断夯实‘数字应急’基础。”当前,正值汛期以及森林火灾易发季,得益于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成果应用,心中有“底”、应对有“数”成为福建全省防灾减灾的新特点。

今年初,为进一步提高全省防灾减灾救灾成效,经省委同意,《2023年福建省政协重点协商工作计划》将《关于集纳多元力量强化防灾减灾科普社会责任的建议》作为省政协重点提案,由省应急管理厅等11家单位参与主办、协办和办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3月下旬至今,福建省政协组织调研组围绕“集纳多元力量强化防灾减灾科普社会责任”重点提案课题,对照4个方面14项任务清单,深入宁德市寿宁县城区防洪排涝工程、福安市湾坞镇青拓集团、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坂中社区、蕉城区金溪应急避灾点等多地,实打实探山问海,心贴心纾困解忧。

作为提案者,福建省政协委员潘敖大建议,优化完善科技科普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强化面向领导干部的靶向式防灾减灾科普培训,并进一步推动防灾减灾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提升干部群众防灾减灾科普培训实效。同时,强化面向青少年的“滴灌式”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将防灾减灾和避险自救作为重点内容,纳入福建省“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中的“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提升师生防灾减灾科学素质和能力。

时下,科普内容良莠不齐,存在科普信息真假并存的情况。如何面向社会公众强化“权威性”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委员们认为,应加强科普传播主阵地建设和监管,引导媒体实施防灾减灾科普精品工程,开展“互联网+防灾减灾科普”行动,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权威科普平台,确保科普内容的科学性,提高科普宣传的趣味性,实现防灾减灾科普分众传播。

全程负责督办的福建省政协副主席余军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科普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在科技科普工作机制上突出“协同性”,在科普培训上突出“靶向式”,在科普教育上突出“滴灌式”,在科普宣传上突出“权威性”和“趣味性”,全面促进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逃生能力,以实际行动推动福建省防灾减灾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3-06-30 ——福建省政协聚焦防灾减灾开展调研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5700.html 1 心中有“底” 应对有“数” 45,70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