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教育在线

产教融合,校、企、政如何定位?

全国政协委员严建文推动教、科、技全链贯穿

本报记者 胡方玉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7月05日   第 09 版)

6月26日,安徽省政协召开月度专题协商会,围绕“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服务新兴产业发展”建言资政。全国政协委员、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建文应邀参会,并作口头发言。

作为政协委员、企业负责人和教授,他对产教融合既有宏观的认识,也有微观的体会,引发与会者共鸣。

融合要科学有序见真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技术专家和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这在更广阔的视野上明确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严建文认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既需要数以万计的科技工程师攻克“卡脖子”技术难关问题,同时也需要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解决“卡身子”“卡腿”产业制造能力问题。

在严建文看来,目前,我国产教融合成效还没有充分显现,“企业、高校、政府的定位还需要更进一步清晰,‘产’牵头还是‘教’牵头也需要清楚。”他认为要从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方式与结构三个层面来看待产教融合的现状。

严建文表示,传统的技术转化是高校把研究成果直接转让给企业,但效果不好,产生了产教融合过程中“合”而不“融”的现象。“一是转让费高、企业难以一次性承担。二是企业缺乏把研究成果直接转化成产品的能力。三是没有认清技术的研发不是一次成熟的,是有迭代周期,需要持续研发的。对产品迭代研究,缺乏持续研发的机制保障能力和动力。”

当前,我国人才队伍存在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存在制造业一线工人的“普工荒”现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的“技工荒”现象,企业技术开发人员“入职荒”现象。另一方面存在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等问题。

严建文认为,就业难现象往往与青年人择业观相互交织。当下,社会价值观和就业观在引导青年人向高学历奋斗,技能型年轻人选择电商、外卖员等简单工作,大批高校学生成了职业考研、考博生。作为企业用工主体的职校毕业生、高校本科毕业生不愿去产业主体就业,劳动力学历结构与产业人才需求结构不匹配,比例失衡,浪费有效人力资源。

在安徽省政协“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服务新兴产业发展”月度协商会上,多名委员专家提出要调整“重论文轻实践”的评价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工科的评价体系及运行方式不能参考理科的方式。对此,严建文也表示,如果高校教师只强调学历资历,在电脑上教修机器、盖房子、写论文,是无法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的,学生更是学不到真功夫。

他指出,对标工业发达国家,我们的学生和老师动手能力严重不足。“在德国的工厂,很多本科生都会直接戴着头盔、拿着焊枪蹲在地上进行现场作业。但是在我们国家,这种场景很少。”

融产入教,融教入产

在严建文看来,如何让产教融合更见成效,首先要认清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将市场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终目标,推动创新资源真正落地。

他表示,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的标准在于让科研成果成为技术领先、稳定可靠且市场满意的产品。目前,高校的科技成果大多只达到了产品中试的水平,只是完成了“0-1”的突破,而市场化的过程需要企业解决“1-100”的问题。在产教关系中,高校缺乏将科技成果市场化的能力,企业也缺乏产品持续创新迭代的能力,而好的产品必须经历多次的技术研发迭代才能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

他建议要将科技成果转化分为前期成果转化和后期市场化两个步骤来实施,组建面向市场的高校专家与企业工程师研发团队,支持技术和产品的持续迭代研发。在此过程中,需要把转化费用分成前期成果费用和产品市场化研发费用分步支付。

他同时提出,要落实校企“双导师”联合培养人才。从技能型“订单班”工程博士、硕士的“双导师”培养着手,务实推进学生在企业的实践能力和专业归属感培养,实施卓越工程博士、硕士队伍的培养计划。此外,要强化高校工科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在非研究性高校开设系统性的工程实训科目,培训基础工业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有产业思维和产业知识积累。

针对“唯论文”的导向,他建议制定合理的工科教师评价体系,根据不同高校、地区产业特点,建立专业校企研发联合中心。既要合理培养,发展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也要鼓励老师进工厂、田间地头,加强实践能力。并要利用广大的高校资源,加强本地化融入,和属地产业深度合作,久久为功,建立产业、学科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特色科研团队。

“产教融合要切实解决新时期产业需求,融产入教;要切实解决学以致用,培养国家产业发展有用人才,融教入产,建立双方合作一体的产教共同体。”严建文这样表示。

2023-07-05 本报记者 胡方玉 产教融合,校、企、政如何定位?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5966.html 1 全国政协委员严建文推动教、科、技全链贯穿 45,96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