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吴为山: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本报记者 刘圆圆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7月14日   第 10 版)

“小朋友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雕塑的大师讲堂。”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看似“小众”的雕塑,其实是“大众”的,为什么呢?“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玩过泥巴,用各式各样的泥巴来做不同的造型,可以是个泥娃娃,也可以是只大老虎,总之会做一切自己想象中的事物。这其实就是雕塑了。只是如果变成专业的雕塑家,那是‘小众’了。”

吴为山说,他小时候就喜欢玩泥巴,在他们家有很多的画册,里面是各式各样的图像。“我小时候就喜欢看这些,然后用泥巴学着做图像中的形象,捏着捏着就喜欢上了。”吴为山说,当然他真正走上雕塑艺术的道路,是17岁到美术学校以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民间艺术,也学习西洋的雕塑方法,慢慢在雕塑的道路上越走越深远。

“雕塑听起来是一个词,实际是两个词,‘雕’是从外向里做减法,‘塑’则是从里向外做加法。所以雕塑就是加加减减、减减加加……”吴为山边讲解边插入了他在做苏东坡雕像时的一段视频,一边上泥巴塑型,另一边又用刮板刮掉多余的泥巴,最后把自己想要的苏东坡形象塑造出来。

吴为山认为,一个人做事要做出一点成绩,首先他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如说有的小朋友喜欢玩器械,他们从小就喜欢把家里的钟表、收音机拆掉,再组装起来,这些小朋友就比较有‘理工男’的气质;而有的小朋友喜欢画画、跳舞、唱歌,那他就比较有艺术天赋。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要顺应孩子这种天性的发展,只有他喜欢、感兴趣,才能在某个领域真正做出成绩来。”

“当然对于刚开始接触雕塑的小朋友来说,不需要用大体量的泥巴来塑造。我们可以用肥皂、用萝卜、用面团,这些都是便宜又简便的材料,还非常容易成型。我们民间就有很多塑面人,他们用面团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是很漂亮的。”吴为山说,“但不管你们用什么材料做雕塑,都要对你所雕的内容有所了解,包括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包括一些优秀人物、优秀文化的历史,要在动手之前,跟你雕塑的内容进行对话,首先要在心中有一个他(它)的形象,这样创造出来的作品才能活跃在你的眼前。”

此外,艺术也需要创新。有了传统技法、搞懂了文化内涵,但艺术是在不断向前走的,无论是艺术的美感还是形式上的创造,都需要不断地创新。“有了‘新’才有了我们的思想,有了‘新’才有了让人们不断对艺术产生兴趣、找到融合的那个点。”

最后,吴为山说,在艺术领域,启发性教育很重要。老师不应该用成人的思想去代替孩子的想象,更不要用概念的东西去限制孩子们。吴为山发自内心地召唤说,“孩子们,你们要走出家门,走进艺术博物馆、走进音乐厅、走进大自然,只有你感受到艺术之美、自然之美,才能创作属于自己的美。”

北京翠微小学的王路阳听了这节大师讲堂,立刻有了“加加减减”的冲动。“可惜家里的橡皮泥都找不到了,太久没玩过了。”8岁的王路阳学了两年的绘画,而从平面到立体,正是她给自己暑假定的新目标。“我准备捏个在竹林里的大熊猫,如果可以还想试着捏个李白的泥塑……”对于她的新作,王路阳已经开始构思了。

学习声乐和舞蹈的涂嘉月在听完大师讲堂后,领悟到艺术都是相通的。“就像吴为山老师所讲的,不管是音乐、舞蹈还是绘画,都要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这样展现出来的艺术形态才能感染到更多人。”

2023-07-14 本报记者 刘圆圆 吴为山: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6462.html 1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46,46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