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华夏周末

创作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导演赵宝刚访谈

本报记者 郭海瑾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7月15日   第 05 版)

▲赵宝刚(左)在拍摄现场

赵宝刚参与导演的电视剧作品《编辑部的故事》

赵宝刚参与导演的电视剧作品《奋斗》

赵宝刚参与导演的电视剧作品《青年医生》

赵宝刚参与导演的电视剧作品《渴望》

■编者按:

作为电视剧导演,赵宝刚始终坚持现实题材创作,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赵宝刚一直关注电视剧的精品创作、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多次提交提案、提出建议。近年来,他导演了《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等知名影视作品,反映了青年群体的奋斗精神和时代力量。本期采访第十二、十三、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导演赵宝刚,请他讲述如何坚持现实题材创作、坚持深入生活,如何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以及多年来的履职体会。

拍最了解、最熟悉的人和事

翻开中国电视剧发展史,《渴望》《编辑部的故事》《过把瘾》《永不瞑目》《奋斗》……这些都记录在册的经典,播出时曾万人空巷、红极一时,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而它们都与一个人有关——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导演赵宝刚。

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赵宝刚从事导演工作以来,至今已30多年。30多年来,赵宝刚始终坚持现实题材创作,坚持深入生活,坚持与时俱进,了解当下人们的所思所想。

“我一直倾向于拍那些我最了解、最熟悉的人和事。”赵宝刚告诉记者,生活在身边的人和事,都是最有生机活力的,他们的生存状态、情感表现,他们的青春年华、理想抱负,是最能打动人的,也不断激发着他创作上的灵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会不断思考在这一年龄段中所关心的人和事。比如,我拍《老有所依》,关注的是养老问题。很多人认为,一到老年,生活会陷入一种困局,其实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把老年生活过得更丰富一些,如何处理好子女与父母在晚年时候的关系等,这里面有我的思考和观点。”

除了养老题材,最让大家熟知的是,赵宝刚创作的一系列青春主题的电视剧作品——被称为“青春三部曲”的《奋斗》(2007年)、《我的青春谁做主》(2009年)和《北京青年》(2012年),以及2019年执导的《青春斗》,它们都聚焦于现实中的年轻人群像,讲述年轻人在生活、家庭和社会中所经历的困惑、迷茫以及在找到前行方向时通过奋斗不断成长。

“要准确刻画当下年轻人群像,就要与时俱进,多与年轻人沟通,多了解他们的内心所想,发现他们身上所呈现出的时代力量。”赵宝刚说,“这方面的创作,多次受到观众的广泛认可,我认为深入生活是永远要坚持的,在生活中发现那些有价值的东西,把它呈现给观众,这是我这么多年一直所坚持和追求的创作方式。”

正是因为他所坚持的这种创作方式,看过《别了,温哥华》《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等剧的观众都会深深感受到剧中所传递出的正能量、所散发出的自信。“拍《奋斗》时,我传达了一种理念,就是快乐地奋斗。”赵宝刚在与年轻人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年轻人都表达出对他这些看法的认可。

“我是一个比较自信的人,虽然年轻时候也经历过艰辛,但只要自己相信自己,通过自己的奋斗达到所追求的目标,就会快乐。”快乐地奋斗也成为赵宝刚许多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核。

努力创作老百姓喜欢的精品

打开赵宝刚主要作品一览表,一部部耳熟能详的作品赫然在目。《过把瘾》《永不瞑目》《像雾像雨又像风》《奋斗》《夜幕下的哈尔滨》《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老有所依》……收视率一部比一部高,反响一部比一部强烈,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不同年代人们心目中难忘的经典影视剧作品。

“如何打造让观众喜欢的作品?”记者问道。

赵宝刚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就电视制作水平来讲,我国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准;但就内容而言,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递精深的思想文化,如何表现人物风貌、展现文化自信等,这方面还需要我们下功夫。

“就创作者而言,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提炼生活,是创作者需要坚持的。”赵宝刚每天坚持3至4小时的阅读,浏览新闻,他也坚持看电视,这对他而言不是娱乐消遣,是专业需要。“必须生活在老百姓当中,观察和记录他们的言行情感,创作素材和内容都来自生活,生活永远是不竭的源泉。”赵宝刚补充道。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艺事业发展,文艺工作者的精品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自觉性,自觉追求精益求精。文艺市场繁荣兴旺,涌现大量文艺人才。”对此,赵宝刚有着深入的思考。前些年,电视剧界出现很多“跟风”现象,一部剧火了,同类型同题材的电视剧便如雨后春笋般接踵而来,无法满足观众对高质量精神产品的需求。

在赵宝刚看来,认真创作一部精品,可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也可能暂时没有理想的效益,但它会取得更持久的文化传播力。这种持久的文化传播力,是最重要的。

“电视剧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应该传递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一种正确的文化导向。当人们从电视剧中得到精神慰藉,那这部剧作便是有意义的。”赵宝刚说。

为文艺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今年5月底6月初,赵宝刚跟随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调研组到江苏、北京等地进行了专题调研。

“这次调研收获很大!我是带着问题去的。”赵宝刚告诉记者,他一直在想,在新媒体时代,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传统媒体特别是电视剧播出平台,其发展状况是怎样的?有哪些困难?如何解决?调研结束,赵宝刚结合调研情况,进行了深入思考,也提出了想法建议。“这样的调研深入精准、务实高效、打开思路、开阔眼界,值得学习。”赵宝刚还有意外的收获,那就是在调研过程中,他找到了新的创作主题、捕捉到了一些新的创作灵感。

赵宝刚多年来的提案、会议发言等,都是围绕艺术创作、艺术生产等话题展开。2018年,他提出影视创作者不应沉迷收视率和票房,应考虑如何走出去的建议。2019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小组第二组第一次学习座谈会暨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学习座谈会发言中,他以“以艺术精品奉献人民群众”为主题进行交流发言。2021年,他又提出适合融媒体时代电视剧产业规范化运营的建议。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他还提交了“要进一步树立质量意识”的建议……

“在专业之内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是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的责任。”赵宝刚说,作为连续三届的全国政协委员,使命在肩,更有责任为人民、为文艺事业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2023-07-15 本报记者 郭海瑾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导演赵宝刚访谈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6497.html 1 创作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 46,49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