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健康周刊

胃肠间质瘤:早发现可治愈

周烨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7月19日   第 07 版)

最近,小李同事被诊断出胃癌,这让上腹部饱胀不适持续了一段时间的小李也神经一下子紧绷了起来。于是,他下定决心也去医院做了个胃镜。

“很可能是胃肠间质瘤。”胃镜报告显示,小李的胃黏膜下有个隆起性病变,医生考虑胃肠间质瘤,这可把小李紧张坏了。“胃肠间质瘤是肿瘤的一种?这和胃癌、肠癌是一种病吗?能开刀吗?能治好吗?”伴随着胃镜报告,小李将一连串的问题和疑惑“抛”给了医生。

胃肠间质瘤的确是一种主要长在胃肠道的肿瘤,它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可以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以胃和小肠最为常见,少部分胃肠间质瘤也可发生在消化道外,包括网膜、肠系膜、男性的前列腺、女性的阴道等部位。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长在胃肠上的肿瘤都叫胃癌或者肠癌。

那么,胃肠间质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准确来说,胃肠间质瘤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临床上根据肿瘤大小、原发部位和病理报告中的核分裂像计数,用“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来评估胃肠间质瘤的危险度。其中极低危的胃肠间质瘤可以理解为良性,但是如果危险性程度逐渐升高,则可以理解为是恶性。并且,随着危险度越高,复发风险越大。

胃肠间质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肿瘤,发病率约为1~2/10万人,但是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每年新发病人数约为2万~3万。一般发病年龄在55~60岁,男性女性发病率接近。从人们对于胃肠间质瘤的认识发展历程来看,它是一种“年轻”的肿瘤。

胃肠间质瘤对人体发出的早期“肿瘤信号”并不明显,主要症状和肿瘤大小、位置相关。当肿瘤较小时,可以没有任何症状,许多患者是在胃镜检查或体检时偶尔发现黏膜下有隆起。这个时候如果肿瘤还是比较局限,手术不影响重要的器官功能,都会建议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目前通过外科手术,30%的原发性早期胃肠间质瘤可以获得治愈,另有70%的原发性胃肠间质瘤患者通过“手术联合术后靶向治疗”可巩固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复发率,这部分患者可获得80%的治愈率。

随着肿瘤增大,有些患者可出现呕血、黑便、腹部疼痛、纳差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排便困难,进而约5成以上患者首诊已是中晚期,或因肿瘤太大错过手术“窗口期”,只能采用全身治疗。前期,国内外研究者基于病理诊断,发现了胃肠间质瘤致病基因。这些基因,是科学家找到阻断这些基因出现、生长的重要“靶点”。因而对于无法手术或复发转移性胃肠间质瘤不像其他肿瘤治疗,它的主要治疗手段是靶向治疗,而不是免疫治疗或化疗。

在进行首次靶向治疗前,医生会对患者的肿瘤细胞进行基因分析,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药物治疗可使部分患者的肿瘤得到很好的控制,甚至使肿瘤缩小,进而有机会可以采取手术干预。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单纯应用靶向药物进行肿瘤控制,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可达2年以上,甚至有20%以上的患者生存时间可达10年。若早期患者有机会接受手术治疗,生存时间会更长。

随着针对KIT和PDGFRA基因突变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应用于胃肠间质瘤治疗中,“手术+靶向治疗”已成为治疗胃肠间质瘤、改善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虽然80%~90%患者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有效,但是在治疗一段时间后,仍会继发新的基因突变,导致对此药物产生耐药。让人欣喜的是,临床上也不断有新药出现,打破了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耐药困局。

可以说,在以往胃肠间质瘤还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而现在通过规范化治疗,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把它看成一种慢性病。即便是晚期发现较大的肿瘤,患者也应抱有信心,配合医生积极治疗。治疗期间,建议胃肠间质瘤患者多吃高蛋白、富含铁及维生素的食物提高自身抵抗力,少吃多餐,勿暴饮暴食,戒烟酒,应注意避免进食葡萄柚或饮用葡萄柚汁,保持乐观心态、树立信心,定期检查。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医师 周烨)

2023-07-19 周烨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6686.html 1 胃肠间质瘤:早发现可治愈 46,68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