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古镇的鹅卵石道,踩着凸凹不平中深深的牛马车辙,记者日前来到了福建南靖的古镇——“云水谣”,一个因为电影而被人们广泛认知的美丽古镇。
古镇四面环山,长教溪绕村而过,自然连接着著名的百年土楼“和贵楼”与“怀远楼”。它们如“长者”一般伫立在长教溪畔,静静地守望着游人如织,守望着田园风光生机盎然,迎来新的时代。
■中国古建筑的活文化
南靖土楼,是闽南土楼的一种,是指遍布漳州市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县山区的土楼,以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
漳州市文旅局副局长杨勇琦介绍说,文化是土楼的灵魂,每一座土楼都有它的故事,它们也是土楼很好的卖点和魅力。
例如,位于云水谣古镇的怀远楼,建成于1909年,是目前为止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为良好的双环圆形土楼。楼高四层13米,直径38米,楼基的下围小,中间大,到了上层又逐渐缩小,形状像橄榄,这个结构符合力学,可以抗风、抗震,使楼更为结实。
和贵楼建于清雍正十年,当初选址建楼,开始并未发现这是块沼泽地,楼建了一层,忽然整层楼像沉船一样,慢慢下沉到了烂地里,只好在下沉的楼墙上打了100多立方米的排桩,从头开始夯墙,建起了一座五层高的方楼。但200多年来,和贵楼固若金汤,风雨不动安如山。
南靖县境内,还有一处堪与比萨斜塔叫板的古建筑,它就是号称“东倒西歪楼”的裕昌楼。“裕昌楼最大的特点是柱子东倒西歪,最大的倾斜度为15°,看起来摇摇欲坠,但经受700年侵蚀和无数次地震的考验,至今依然如故。”南靖县旅投集团副总经理陈文涛告诉记者,裕昌楼是古民居建筑的活标本,也是土楼不倒的神话,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曾作为案例出现在《世界遗产名录》的申报文件中。
记者来时,清晨的薄雾还没有完全散去,层层梯田映衬下,5座依山而建的巨型建筑映入眼帘。田螺坑土楼群由一座方楼、三座圆楼、一座椭圆楼组成。土楼群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建造,因其独具特色的建筑形体组合,被中国古建筑保护专家组组长罗哲文称为“世界建筑奇葩”。
“经过风吹雨打日晒,这些高大的土楼为何能够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依然屹立不倒,固若金汤?稀松生土如何蜕变成坚如石头的墙体?层层往上叠加的夯土如何保证不坍塌?土楼墙体遇水如何保证不松软?”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旅游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金山说,这些问题正是福建土楼的魅力所在。“以中国古代营造学、造园学和风水学三大建筑理论支柱作指导建筑的福建土楼,其结构和布局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客家的道德观、文化观,而且还自然而然地融和着许多中国古典建筑的风韵。”
在福建土楼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黄艺彬看来,“土楼还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把华夏文明天人合一的理念凝聚于栖身的堡垒,是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
在田螺坑土楼群,记者偶遇一对来自美国的游客,他们被一座座土楼震撼,一面拍照,一面不断通过翻译和土楼里面的住家交流。“土楼的建筑布局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居民生活都让我们非常好奇,能让我们体会到不同文化之美。”
■土楼保护凝聚政协智慧
土楼受到世界各地游客的瞩目,这背后也凝聚着政协委员们的智慧。
2008年,福建土楼在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南靖“两群两楼”共计20座土楼赫然在列。
“世遗”之名,让土楼绽放耀眼光芒。但如何永葆“世遗”风采,得到了漳州政协委员们关注。
南靖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陈群伟在漳州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福建土楼(南靖)5A级景区发展,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提案。根据提案中的建议,南靖县按照“土楼引领,文旅融合,花开全域”的思路,大力推动土楼旅游的发展。开创性地把书洋、梅林两个镇的7个景区村委托给土楼管委会进行统一管理,有效破解制约土楼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实施智慧景区工程,加快推进省重点项目通美云水谣庄园、云水谣综合体、田螺坑上观景台改造。
“为了游客出入便捷,田螺坑村投入760多万元,修缮入村道路、沿线木栈道、停车场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道路通达性。”黄艺彬告诉记者,南靖落实政协委员建议,深入实施“土楼+”行动计划,将红色资源、非遗文化、度假休闲等旅游元素、产业特色“嫁接”到土楼旅游中。如今已开发出“文旅+非遗演艺”“文旅+空中VR体验”“文旅+文创消费”等多种产品,不断丰富游客体验、提高游客满意度,加快推动景区旅游年轻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
委员们还提出,土楼的保护、整治、提升,不在一时一事,而是要长期、常态化坚持。
因此,基于土楼景区属于开放型民居类景区的现实,在满足原住民生产生活问题的同时,南靖县采纳委员建议,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对传统建筑进行调查和指导,加大对村庄宗祠、主庙、建筑群等古建筑的修缮,并对破损严重的进行抢救性修缮加固。
“土楼以土木结构为主,最怕火。土楼消防安全极其重要。”陈文涛介绍说,南靖县先后成立了土楼消防中队、土楼法庭、土楼工商所、土楼交警中队、土楼旅游警察大队等5个职能部门,并设立了义务消防队,通过层层签订保护责任状,保护的责任被落实到村、楼、户。
此外,当地还配备了用电安全监控系统,当监测到电气线路出现电流过高、温度过高、负载过高、过压或欠压等情况时,会及时以App或短信方式推送给消防队员,为安全保护添加保障。
“土楼的美,离不开政协委员们的关注,离不开群众的力量。”黄艺彬说,现在,每个世遗点都有《村规民约》,每座世遗楼设有“楼长”,从村到楼、到户、到人层层签订保护责任状,由“要我保护”变“我要保护”。
■让青年人“回归”土楼
公路随山势蜿蜒盘旋,随着角度的变化,田螺坑景观魔术般地不断变幻。来到坡底,抬头往上一看,田螺坑土楼群犹如布达拉宫横空出世。
“虽然这里很美,但过去留在这里的只有‘386199’部队。”导游小曾解释说,“那些年,山里交通不便,青壮年都进城打工,留守农村的主体就剩下妇女、儿童和老人了,所以被称为‘386199’部队。但如今,随着交通越来越便捷,游客也越来越多,村里的年轻人就逐步回归了。”
小曾就是回归的“田螺姑娘”。她还给记者介绍了一个优秀的返乡青年黄智晖。
小黄是南靖土楼申遗成功后第一批返乡创业的大学生。2008年土楼申遗成功后,黄智晖凭着一份割舍不掉的乡愁,毅然辞掉世界500强企业的工作回乡创业。十几年的创业生涯中,他办网站、开民宿、建土楼新村,虽经历过许多失意和困惑,却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下,不断带领乡亲们做大土楼旅游的“蛋糕”,为家乡土楼旅游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我很庆幸自己亲眼见证了南靖日新月异的发展;更荣幸的是自己的事业能与南靖发展同向而行,在自己成长的同时也为家乡发展献上了自己一份绵薄之力。”黄智晖告诉记者,他的父母是知青,“上山下乡”来到南靖大山深处,自己如今接过了父辈手中的旗帜,继续完成他们未完成的使命。
黄智晖建立了一个旨在提供专业旅游服务的信息网站——土楼小晖。这个网站连通线上与线下,能够为游客提供旅游景点资讯,提供线路设计、接待、交通、餐饮和住宿等服务。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土楼文保的一些限制制约着我们改造它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就从村庄里面跳脱出来,在我们的观景台上方800米的位置建了民宿感恩庄园。”
黄智晖介绍说,他们设计的“感恩庄园”是土楼景区海拔最高的民宿,模仿方形土楼修建,设计和装饰融入大量校园元素,还为土楼旅游增加了体验内容,例如土楼夯土技艺、农耕、采摘等。近段时间,黄智晖正在对民宿进行装修,在原有基础上做一些升级。
黄智晖还填词创作了《土楼吟》等歌曲,用另一种形式推广南靖土楼。平日里,他会和民宿圈里比较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共同讨论行业发展。
“我希望通过民宿提供的接待,与游客的交流,让游客能够很好地体会到当地人的热情,让游客更有机会去了解到更多更深入的土楼文化和风土人情。”黄智晖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