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休闲周刊

柳州“打油茶”背后的故事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7月21日   第 11 版)

在广西柳州,融水县、三江县一带的苗族、侗族同胞,每天都要打油茶。早上,当浓雾笼罩着村寨,主妇早已起床烧火了,不到一袋烟的功夫,香喷喷的油茶即传至村外。中午劳动回来,喝上几碗油茶或油茶泡饭再出工,到了傍晚收工回家又吃一餐油茶,直到八九点钟才吃夜饭。如果吃到一半又有客人进屋,主妇会立即操起茶滤,重新打起油茶款待客人。

三江县的侗族人,在以“油茶”待客方面,还有一套固定的礼仪。

第一碗茶必须奉给长辈或贵宾,然后依次端给其他客人,最后是家人。先接到茶的人不能马上饮用,要将茶碗放在桌上,等大家都端上茶碗以后才能一同饮用。

另外,吃油茶和吃一般茶的不同之处是“茶三酒四”之说。客人只要端起茶碗,就必须连喝三碗。如果客人不想继续喝了,需把筷子架在自己的碗上递给主人以作表示。苗、侗等少数民族同胞白日勤劳耕作,晚上聚集一边喝油茶一边对歌吹奏芦笙,抑或围成一圈手牵手边舞边唱,当地人称“多耶”。

在融水县杆洞乡一带,当地嫁、娶的喜庆节日也离不开油茶。通常是先吃饭、后打油茶,喝完油茶便各自回家。“打油茶”时新娘需坐在火塘边,面对太阳升起的地方。亲朋道贺需送1斤左右茶叶作为礼品。

“坐妹”是当地苗族年轻男女谈情聊天的一种习俗,三五成群围坐在火塘边,通宵达旦,夜深人静时年轻女主人便打起油茶,边喝边聊。

以前的三江县同乐乡一带,新娘第一次进入新郎家,双手从新郎的老人家接过火柴,用其点燃小吊灯,再打油茶给客人喝,喝完了油茶,才开始闹洞房。

打油茶的原料也很丰富,包括茶油、茶叶、阴米(平时把糯米蒸熟晾干即成阴米)、油果、花生米、糍粑丁、糯米汤圆、煮菜豆籽、葱花、瘦肉、肥肠、猪肝等。不过融水、三江两地制作油茶的选材和方法也不尽相同。

例如: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当地人认为茶可以治病,且陈放一年的茶叶更好,打油茶辅料是花生、阴米、黑豆、葱等。

红水乡黄奈村还有一种特殊的打油茶方式——狗舌头油茶。主要是由于当时生活较穷,增加木薯粉用其充饥。由于成形的木薯粉条形似狗舌头,故名“狗舌头油茶”。

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打油茶辅料主要是花生、阴米、猪肝、瘦肉、粉肠等,喝油茶时,前1-2碗内为茶汤、阴米、花生等,第3碗会加入猪肝、瘦肉、粉肠等,喝油茶的筷子为一个竹篾制成的勺状物(当地又称作“浆”)。

由此,我们大概能够看出,苗族相对侗族的打油茶较为简单,这和他们的居住环境也有渊源。一般苗族居住在山腰,在过去,那里土地贫瘠、交通闭塞,融水苗族同胞很多只能携带茶叶等山里的特产,到大浪一带的码头与商贩换取木薯等粮食作物,因此才有“狗舌头油茶”这一特殊打油茶形式。而侗族一般住在山脚,依靠小河居住,有一定的水田保障和粮食作物生产,生活相对要富裕,长期用来打油茶中的佐料相对丰富,甚至辅料中多见荤菜。

不管怎样,来到柳州,定要体验打油茶这一充满了少数民族生活气息的饮茶文化。

(柳州市茶业协会供稿)

2023-07-21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6835.html 1 柳州“打油茶”背后的故事 46,83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