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休闲周刊

无法低调的径山茶

张治毅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7月21日   第 11 版)

杭州的径山茶,以山为名,与寺相依,相传诞生于唐代,传承至今,从未更名。深山藏古茶,相比大名鼎鼎的西湖龙井,径山茶一直是低调的存在。

径山留有茶圣陆羽著经的印迹,但当地茶农每年春天祭拜的茶祖却另有其人。唐天宝年间,法钦禅师来到径山,结茅为庐,传教布道。他手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数年后,掉落的茶籽蔓延山谷,遍山都长出滋味芳鲜的茶叶。法钦也被后人尊为径山茶祖。

径山多泉水。茶人皆晓“龙井茶配虎跑水”,鲜有人知径山也有一口龙井泉。用龙井泉的水泡径山茶,曾是古代茶人的打卡之地。著名的茶叶大师蔡襄游径山时,认为径山的泉水“甘白可爱,汲之煮茶,清芳袭人”。宋代叶清臣著有《述煮茶泉品》一文,记录自己识茶品泉的心得,说:“茂钱塘者,以径山稀。”清代魏源留下《自天目山至径山寺》,这是一首读起来自带音效的小诗:“左泉右泉照石影,出谷入谷聆泉声。远石绿青近山碧,大泉钟磬小泉琴。”

与一般绿茶不同,径山茶冲泡时采用先注水,后放茶叶的上投法。水温80度,水注八分满,将一撮细嫩松卷的茶叶放入杯中,看茶叶缓缓舒展沉浮,慢慢品尝径山茶的真色、真香、真味,悦目赏心。

径山茶是日本茶道之源。在宋代,日本高僧南浦绍明来“江南五山十刹之首”的径山学佛习茶,并把茶籽和盛行的径山茶宴传至日本,演变成现今的“日本茶道”,这是当年中日两国交流互鉴的实证。继承径山法脉与径山茶道的大师中,有一位中国人非常熟悉,他就是自称径山虚堂禅师七世孙的“一休和尚”。

今天,日本还保存有国宝级的“天目茶盏”,这种被称为“矅变天目”的黑釉茶盏,世间只存三件半。因为史料缺失,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是建盏的一种,直到前些年,在杭州临安区的天目山中发现33座天目窑遗址,“天目盏”这个名字才有了更合理的解释。径山为天目山余脉,因有“径通天目山”而得名。那时的径山流行抹茶,以黑釉茶碗盛之。日本僧人在径山学佛事茶,探寻“禅茶一味”,归国时带走寺内的天目茶盏,是最正常不过的事。当年普通的茶盏,现在已成珍贵文物,“一盏可换一城”。

“却忆径山龙井水,一杯洗眼洞层霄。”这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回忆自己登径山饮茶的诗句。历史上,张祜、苏东坡、晁补之、龚自珍等众多名人都为径山或径山茶留下赞美的诗篇。清代金虞的《径山采茶歌》堪称代表作:“天子未尝阳羡茶,百卉不敢先开花。不如双径回清绝,天然味色留烟霞……”

近年来,径山茶因其优秀的内在品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喜爱,先后获“中国文化名茶”“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径山茶宴”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重要内容之一,去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浙江大学CADA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开展的“2023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专项评估”结果,径山茶品牌价值已达31.65亿元,实力已经不允许径山茶再低调了。

(作者系杭州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2023-07-21 张治毅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6836.html 1 无法低调的径山茶 46,83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