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化周刊

文化兴 乡村美

本报记者 谢颖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7月24日   第 09 版)

北京门头沟琉璃渠村,孩子们深浸乡村感受学习非遗技艺。本报记者 贾宁摄

编者按

近日,全国政协举行“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协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怎样以城乡文化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本报记者采访三位长期关注乡村文化振兴的文艺界全国政协委员,讲述他们的故事和思考。

苗洁:在文化传承中

建设美好乡村

“这个布老虎的穗儿真好看!”

“这可是我们村的特色呢。”

“不过样式有点少,如果多点就更好了。”

“是啊,不少样式都还是很多年前的。”

下乡演出是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苗洁的日常工作,每一次,她都为乡亲们热烈的掌声和对戏曲的热爱感动。而在奉献精彩演出的同时,每到一个村子,她都特别注意那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跟村民们交谈了解情况,还经常买下多种多样的特色产品;她更关注的,是如何让这些珍贵的、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非遗项目,在新时代焕发新的风采,为乡村振兴赋能。

全国有近70万个行政村,每个村庄或多或少都有富于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民情,体现为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洁的希望是,以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抓手,调动起村庄的积极性,从而展现地方特色,普及历史文化,打造乡村文化产业和文化品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城乡居民提供滋养,凝心聚力,给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乡村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土壤,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的美好生活增光添彩。拿我们山西来说,花馍、布老虎、剪纸、推旱船等等,都非常受城乡居民喜爱。现在城市居民乡村游非常普遍,随着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的活跃,在这里,人们可以沉浸式体验非遗的文化魅力,涵养文化自信,同时也拉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苗洁建议进一步挖掘、整理、开发地方民间民俗中的非遗资源,其中的关键点是“守正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苗洁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几千年来绵延不断,本身就一直是与时俱进的,在新时代,其多元文化功能和独特精神价值需要进一步发掘和拓展。

今年“两会”,苗洁提交了《关于加强基层非遗保护力量的提案》,在她看来,传承发展非遗,最需要人才。受人员编制、机构设置、工作经费等因素制约,基层非遗保护工作以及研究和相关产业人才缺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苗洁认为,推动城乡融合,能够有力促进“人”的流动,如专家、大学生等到乡村来,培养乡村文化人才,提升乡村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创造力,推动非遗等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刘广:农村美是

真正的人间烟火气

对于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刘广来说,美丽的富有文化气息的乡村,是真正的人间烟火气。

刘广记得,每次下乡写生或采风,为节省时间在野外做饭时,总有一个大伯经过,缓缓慢下脚步,懒懒瞥一眼,扔下一句“家里刚包好饺子,我们两口子吃不了,‘画完了山’来帮忙吃”,美味的饭菜吃得唇齿留香。于是刘广决定,每年都要来这里做段大伯口中的“画山人”,替他们的儿女把聚焦在城市的目光回转。“乡村振兴不只是修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造一些整齐好看的房子,归根结底,是在让农民富起来的同时,践行和传播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之余,让文化扎根基层,让更多有文化、有思想、有能力的年轻人愿意回归农村,与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刘广说。

2019年,刘广随全国政协书画室采风团赴四川、西藏开展采风创作和考察调研。在“老北川中学遗址”,一支旗杆、一面在风中摇曳的国旗和一个孤单伫立的篮球架,让刘广感到,如果说汶川大地震是大自然的一次极端考验,那么今天的城乡新貌就是乡村振兴交出的一张优秀答卷——一条条平整宽阔的水泥路和一片片布局有序的新型农业集中发展区,村民们不仅告别了脏乱差,还像城市居民一样打起花腰鼓、跳起坝坝舞,生活多姿多彩。

“乡村文化振兴是满足农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是维护乡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需要,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刘广认为,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全国上下推动实现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信心和决心。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要促进城乡文化的进一步融合:一方面通过在乡村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带动乡村基础产业的发展,加速城乡发展一体化布局;另一方面挖掘农村传统优秀文化资源,将传统与新兴文化业态相结合,赋能乡村发展。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谈及苗绣时所说,传统的也是时尚的。它既是文化又是产业,它既能够发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又用产业来扶贫,用产业来振兴乡村,可以作出贡献。”刘广表示,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各有特点又相互融合,乡村文化振兴是帮助城乡居民融入彼此的重要载体,为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对话基础和实施空间。文化融合本身就是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要实现人民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进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丁元竹:以公共文化服务

促城乡融合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是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元竹一直关注的问题。作为政协委员,他在履职期间多次参加全国政协的调研,考察了许多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情况;而作为社会研究的学者,他参与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等中央和地方的多项公共文化、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编制、问题研讨。在丁元竹看来,城乡融合发展是指促进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互动与交流,消除城乡发展差距,实现资源、服务和机会均等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发以来,我国城乡协调发展成绩显著,城市通常更容易获得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多样的文化活动,农村地区这些年奋起直追,在解决公共文化资源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让丁元竹记忆犹新的是,2019年,他参加全国政协调研来到内蒙古的一个乡村,乌兰牧骑活跃在广大农牧区,大大丰富了农牧民的文化生活。2022年在新疆阿克苏,看到边疆地区的社区文化设施齐备完善,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加依村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手工乐器制作传承人艾依提·依明为代表的民间艺人制作出精美的乐器,成为当地音乐舞蹈文化不可或缺的演奏工具。丁元竹告诉记者,随着互联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各地加快推进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设,公共文化空间不断创新、不断扩大,各种文化文艺形式从“云端”到“指尖”,满足了互联网时代的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的多样化需求,即便是在遥远的边疆地区,广大农牧民也能及时观赏、阅读各种文艺节目、电影电视、最新出版物。

“文化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的作用通过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实现。”丁元竹认为,公共文化对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要通过建设乡村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博物馆、艺术表演场所等,举办文化艺术表演、展览、讲座等活动,向乡村地区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满足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城乡文化交流与互通,促进社会公平与包容;另一方面,通过保护和传承乡村丰厚的传统文化,加强城乡文化认同,提高社会凝聚力。同时,乡土文化的挖掘和创新有助于乡村产业发展,这也是一个城乡融合过程:城里的资金、人才等进入乡村,帮助乡村居民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传统技艺等,激活乡村经济活力,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丁元竹还建议,建立文化交流平台和机制,如举办城乡文化节庆、艺术交流活动、合作演出等,促进城乡文化的互动与融合。同时,鼓励城市文化机构、专业人才与乡村地区开展合作,推动城乡文化资源共享与合作发展。

2023-07-24 本报记者 谢颖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6942.html 1 文化兴 乡村美 46,94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