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在线

江苏扬州:委员参与打造家校共育的教育生态

通讯员 张蓉蓉 杜莹 本报记者 江迪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7月26日   第 11 版)

在扬州邗江区育才小学西区校,建有全国首家“中国家庭教育博物馆”。在博物馆里,由科任老师兼任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正在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家庭进行线上教育指导服务。“家长对孩子的信任是突破点,要信任孩子有独当一面的成长潜力。”家庭教育指导师时金林刚刚结束同他服务的家庭的一场视频连线。

“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当前家庭教育普遍存在观念错位、职能缺位、方式越位等问题,导致青少年儿童各种成长问题突出。许多家长虽摒弃了‘不打不成才’‘都是为你好’等老观念,但科学教育方法的习得、沟通渠道和信任归属感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政协委员、邗江区育才小学西区校副校长唐科君介绍说,家校共育为父母们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的学习机会和成长平台。

“培养幸福的人,靠的是家庭教育生态圈、学校教育生态圈、社会教育生态圈的三圈叠加。”唐科君分享他们的实践经验:为了形成教育合力,扬州市邗江区积极推进家校共育为核心的幸福教育生态建设,形成了丰富的家校共育实践样态。构建“1+X”家校共育课程,制定《新家庭教育课程指导纲要》,推出“五个一百”工程,从家教理念、沟通技巧、情绪管理、自我成长、家庭建设、生涯规划等方面对家长进行全方位专业指导。建立校级、班级“两级”家校社联合会工作平台,推广班级“好父母来吧”建设,以80、90后新时代父母需求为导向,重点关注祖辈教育、二孩问题、手机使用、睡眠健康等话题。绘制家庭教育资源地图,按照“共育共建、共享共生、多元互动、资源融合”的要求,加强与共建单位扬州市双博馆、扬州大学、阮元家庙、朱自清纪念馆、汪曾祺纪念馆等社会教育场所紧密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以学生的幸福成长为中心,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生态系统,一直是江苏省政协委员、宝应县教育局副局长蒋利武长期重点关注的课题。蒋利武认为,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得到人们广泛重视,但家校共育中理念认同、组织机制、课程活动、队伍建设、资源统筹等具体落实举措的研究既不广泛也不够深入,以家校共育为核心的幸福教育生态尚未真正形成。为此,要从价值观念上着手,通过回归育人本质,淡化教育过程中的功利化意识,真正发挥教育在终身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念,把立德树人的思想共识拓展到全社会。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生如何成长、怎样成才这个问题上确立共同的思想基础。深入研究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家校教育机制,增设分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专门科室,建立家校社联合会等工作平台,开发相关课程体系,规范家庭教育行为。为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应重点解决那些直接影响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建构和完善的社会文化制约因素。”蒋利武提出具体建议。

2023-07-26 通讯员 张蓉蓉 杜莹 本报记者 江迪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7157.html 1 江苏扬州:委员参与打造家校共育的教育生态 47,15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