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让英雄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天津音乐学院民族歌剧《同心结》亮相中央歌剧院

本报记者 徐金玉 刘圆圆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7月28日   第 10 版)

王宏伟饰演黄继光

天津音乐学院师生唱响英雄赞歌

“继光!”

“妈!”

舞台上,在志愿军战士们的注目下,已经牺牲的战友黄继光从光中走来,他和母亲遥相对望,那声声呼唤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那一刻,不少观众下意识地站起身来,眼泪夺眶而出;那一刻,似乎所有人都愿相信,黄继光还“活”着,他“活”在人们的敬意中……

70年前的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署,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近日,为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天津音乐学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同心结》在中央歌剧院上演。上一幕,正定格在演出的夜晚。

经典再现,黄继光“活”了!

作为黄继光的饰演者,天津市政协委员,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在谢幕时红了眼眶。

“我是为英雄落泪!”他轻声感慨,“20岁,多么年轻的生命,多么美好的年华,他甘愿为维护祖国的利益而舍生忘死。我从军、从艺几十年,在饰演这位英雄人物时,更为他的精神感动。”

作为一部红色题材的经典歌剧,《同心结》创作于1981年,由田川、任萍担任编剧,黄庆和、王云之、刘易民作曲,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剧团首演。它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以红色的“同心结”贯穿始终,以志愿军英雄黄继光的光辉事迹为主线,描述了黄继光及其战友们,与朝鲜人民如何在反侵略斗争中用鲜血凝结起战斗友谊,歌颂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今年是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我们希望用这部剧来纪念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王宏伟说,为了更符合时代的表达,他们在此次复排中对剧情、台词、音乐等方面作了较多调整。

“故事结尾时,人们看到黄继光‘再现’,就是新增的情节。妈妈希望看到儿子归来,祖国希望英雄凯旋,观众更希望黄继光活着,所以导演组作了大胆改编,以突出这种真实而热烈的情感。”王宏伟说,再如第二幕黄继光负伤时,演唱的那首《抬头仰望夜黑的天》,也是在原有歌词的基础上重新调整、加工、创编的。

“我们这代人,是听着邱少云的故事、看着王成的电影、感受着黄继光的精神长大的,对英雄的崇敬由心底升腾。”身为一位“60后”,天津市政协常委、天津音乐学院演艺中心主任李清资对此次复排充满感情。

“彩排时,每每看到第五幕,我都要迅速离场,不然会抑制不住地落泪。如今,我看到剧场的很多观众都‘泪奔’了,英雄的精神感动了所有人!我想,这也彰显了这部经典剧作复排的意义。”李清资说。

“演的是兵,就要有兵的样子!”

令观众惊喜的是,台上80人的青年交响乐团和110人的青年合唱团,全部由天津音乐学院师生班底组成。青春蓬勃的演出团队、多艺术元素的创新搭配、技术与内容的有效结合,为传统的英雄叙事赋予了新的艺术样貌。

“你们穿上军装,就是军人。你们演的是兵,唱的是兵,就要有兵的样子、兵的气概。只有这样,才能把志愿军战士演活!”王宏伟常对学生们这样说。

在他看来,黄继光的精神并非仅体现在牺牲的刹那,而是贯穿他的生命始终,源于他苦难生活的积累,体现在他对祖国、亲人、战友的情感上,体现在善于学习、敢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细节里。

“英雄是有血有肉的人,需要饰演者下功夫、做功课,去了解角色背后的人和事,塑造时才有依托。”为此,在接到角色后,王宏伟以身作则,阅读、观看了大量黄继光的故事、传记、电影,专门去黄继光的家乡,与其亲人、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详细了解英雄的史料故事。

“在剧目的排和演中,我每天都在受教育,努力在生活中向英雄靠拢。只有这样,表达才是真实的、才是打动人的。”王宏伟说。

这种学习的氛围、全情投入的状态,体现在所有参与者身上。

“我们从3月份开始《同心结》的排练,一路走来,累并快乐着!从专家、导演,到灯光、音响、舞美老师,特别是我们的学生们,都在顶着压力、牺牲假期时间坚持排练演出,大家克服种种困难,只为最美的舞台呈现。”最令李清资感动的是,有不少学生为了演好角色,专门去图书馆查资料、学历史,让演绎时的状态更有层次,真正将英雄的精神注入到了表演中。

接过“接力棒”,精神代代传

“《同心结》歌剧演出后,我们接到了很多邀约,邀请我们到当地去弘扬这部红色经典的精神。”李清资笑着向记者道着“喜讯”,这部承载着一代人集体记忆的优秀作品,已在当代青年文艺工作者的传唱中,散发出更多属于这个时代的生命光彩。

“当年,20多岁的我来到总政歌剧团时,民族歌剧《同心结》已是轰动一时,对我们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朴妈妈”的饰演者黄华丽说,“如今,很荣幸能接过老一辈艺术家的‘接力棒’,参与到这部经典作品的复排创作中。我希望通过多元的舞台表现和艺术审美来呼唤英雄,传扬有血有肉、有责任、更有情怀的爱国主义。”

“‘同心结’在年轻一代莘莘学子的手中传递,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在一代一代传承着。剧中英雄情结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并渐渐成为当代年轻人的价值标准,引领我们不断前行。这是一种精神指引,是民族复兴的希望和力量。”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歌剧演员、“朴顺姬”一角的饰演者蒋宁说。

“这场演出,对高校教学是挑战,应该说天津音乐学院闯出了一条高等音乐院校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教学改革的创新之路,为中国民族歌剧人才建设也提供了新鲜经验。我们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音乐家,音乐家是要有情怀的,灵魂深处是干净的、温暖的。我们为师生提供这样的艺术实践,正是寄望于他们能从演绎作品中汲取精神的养分。”王宏伟说,“我希望这部戏可以在音乐学院传唱下去,也希望到更多的地方巡演,让更多人了解英雄、记住英雄,让这份力量直抵心灵。”

2023-07-28 本报记者 徐金玉 刘圆圆 ——天津音乐学院民族歌剧《同心结》亮相中央歌剧院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7290.html 1 让英雄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47,29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