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华夏周末

书法艺术的加法和减法

庞现军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7月29日   第 08 版)

《春风大雅》 中国画 庞现军 作

《田园雅趣》 陶刻 庞现军 作

沧海龙嘘响白云,狂携一尊九,千日醉休文,瓦甓存吾道,风雷待策勋,何时伴独笑,大树亦将军。——吴昌硕诗庞现军 书

吴根越角史悠长,荆邑从来誉远扬。福地洞天山水秀,紫砂陶艺器型芳。苍茫竹海作波涌,迤逦茶洲瀹茗香。书画文章铺锦绣,名师教授灿星光。江南最是家乡好,一曲高歌赞永昌。——陶都赞庞现军 书

阳羡兰陵近,高城带水闲。浅流通野寺,绿茗盖春山。长吏多愁罢,游人讵肯还,知君日清净,无事掩重关。——唐·李嘉祐《送陆士伦宰义兴》庞现军 书

谈及书法的学习,我在脑海里浮现出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加法”,另一个是“减法”。

所谓加法,就是指在我们的本来面目、原有基础上所增加的部分。有一种观点认为,书法艺术的学习如金字塔,底部是技术,顶部是书法家的才学积累与涵养性情。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前提是,你要获得一定的技术含量,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从形式美的角度而言,笔法功夫是首要的,笔法则来自于用笔。古人论书,常以用笔为先。东晋卫铄说过:“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在此基础之上,才能谈一个书法家的才华表现与文化内涵。

怎样获得一定的、甚至是比较出色的“技术”水平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不断地学习求索。众所周知,自古每一位大书法家都有勤学苦练书法的故事而广为后世流传。这种学习,就是崇尚经典,透视经典,立足于当代,复活于传统,取其精华,为己所用。在此可用各种形象的语言来表述人们的学习行为,可以说苦读,可以说学习师友与时贤,也可以说借鉴,是“偷”,亦是“抢”。我个人觉得最后一种说法似乎更贴切,将学习者的如饥似渴表述得如此充分。有句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在此可贬义褒用。我们学习的碑帖中,有的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比较容易入手;有的则曲径通幽、宛转曲折,不太能够掌握其精华。再说,当代的书家名家,有的会倾囊相授,有的秘不示人。此时,我们也不妨从那些高级做“贼”的身上,学习他们的“惦记”功夫,发挥“惦记”的韧性与狠劲,反复学习。学习愈深,则自创亦愈高。

在书法学习中,要找准古代碑帖,定位当代书家,抓住自身感兴趣的点,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下足功夫去学。这比不断转换学习方式更有效果,所谓站得高,潜得深,深度的重要性应该远远高于广度。学习书法,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做加法的过程。因为临习古人书迹并不只是一种学习手段,而进一步可成为发掘创作源泉之途径。我们在创作的时候,有些感觉是光练字所不能抓到的。那么就要学习笔法,学习线条,学习章法,了解不同毛笔的属性,再掌握墨法。用尽一切办法与力量去学习别人的长处,学习他们的独家秘笈。

书法家功夫在书外。书法是精神的产物,要想在书法上有所成就,就不能局限于书“法”。相反,书法家的精神状态和文化修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博览群书,读书多,积理则富,气质自雅,书法作品才会出神入化。正如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言:“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从浩瀚的书海里,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周围,开拓胸襟,提高思想境界,陶冶高尚的情趣,并通过熟练的技法将此表现到纸上来,从而获得字外之趣。

其实做加法的学习态度还可应用在其他领域,比如收藏。古时的书画大家都好收藏、精鉴定,因为艺术创作是“手”,收藏鉴定是“眼”。书画收藏之道“进可治学,退可自娱”,我认为藏品带来的最大益处,无疑是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灵上的满足,启发人们智慧和灵感,甚至可引导人们进入更高的思想境界。这种心理上的回报,要远远超过物质上的回馈。而欣赏的过程,是欣赏者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对中国传统书画表现出来的艺术美的感知和理解,并由此引发出来的想象和联想,进而与作品产生共鸣,使精神生活得到陶冶和升华,最终化为使人健康向上之动力。要使自己的书画创作达到较高水准,就必须品鉴藏品,对其加以研究。从认识作品的内容、题材、形式、章法、结构、造型等方面入手,继而研究作者用笔用墨的特点,最后对作品的意境、气韵、情感和风格做出评价。书画的鉴赏研究之所以极具魅力,就因为它是一个不断求知的过程,此时积累的经验是为追求更高的眼力作储备,其自身的书画水平也获得更为丰富的营养。

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我们就应该进入书法艺术的“减法”阶段。减什么呢?我认为要减掉两样东西。

第一,减掉书法主体中的负面因素。这些负面因素包括负面目的和负面情绪。所谓负面目的,就是学书目的不单纯,写字不纯粹,有功利色彩,即名和利的考量。所谓负面情绪,往往表现为畏难情绪和自满情绪。面对不熟悉的字体、环境,学书人容易畏难。面对自己反复学习过的熟帖熟碑,学书人又容易自满。这两种情绪都会影响我们的书艺修为。其实,学书就是不断剔除杂念的减法,放下对外在物质的执着与忧虑,让艺术回归于宁静与简单。

第二,减掉时风。各种艺术形式同时都是一门学问,都有无数年代所积成的技巧。习书者应以冷静的思考,理性的分析和审美的眼光去品读书法艺术。进入21世纪后,书法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使得不少书法家以个性的张扬和打破传统为目标,盲目跟风,守不住自我,而最终被时风所淹没。对于书法时风,我们应采取超然与疏离之态,不屑于遵从名利场的逻辑来看待书法,而是把书法作为一种精神的自娱和遥慕古贤翰墨运思的方式,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学,悉心研究,仔细揣摩,使得个人面目在自然而然中得到彰显。

书法是一种痕迹,是个人精神的一种外化。时风并不是个人的真情实感,率然而为的作品并不能体现作者性情的真实。元代赵子昂认为“用笔千古不易”,这不易的“用笔”,并不是用笔的方法,而是指产生这些用笔方法的原则。每一位书法家因性情、气质、学养、审美取向的差异,都对用笔方法有着不同的感悟和取舍,都在不同程度上运用着相同或不同的技巧,巧妙而精到地运用着笔法,进行着势的构筑和意的营造。

总之,在书法学习中,先做到加法,寻找古人,再做到减法,寻找自我。在古人和自我当中,我们最终才能寻绎到一些被古人反复强调过的名词,比如“性情”,比如“笔性”。收获了性情和笔性,做到笔随我意、我顺笔性,技进乎道,艺通乎神,在用笔中获得了自由,也就体悟到了极大的自在和自信。

庞现军(耕夫),江苏省无锡市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刻字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江南大学书画研究所研究员、南京书画院特聘书画家、宜兴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宜兴市紫砂书画艺术馆馆长。2011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优秀工作者”称号,2018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称号。作品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收藏。

2023-07-29 庞现军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7332.html 1 书法艺术的加法和减法 47,33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