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术家园

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不能缺少诗词

本报记者 郭海瑾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7月31日   第 10 版)

日前,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的“厚植文化传承发展之根: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在发言中表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少不了中华诗词。

周文彰认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无论是采用抽象概括法,还是典型选择法,都不能忽视中华诗词。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诗词历史悠久,创作队伍庞大、作品数量巨大;中华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格律诗词和散曲以严格的韵律、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丰富的意象和明确的主题,进行叙事、抒情、言志、喻理、议政,成为中国文学和艺术的皇冠明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华诗词发挥了巨大的社会作用,中华诗词朗朗上口、好记好诵、老少咸宜、易于传播,因此持久为人民所喜爱,在陶冶情操、道德教化、传播美誉、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中华诗词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苏轼等,都是闻名于世的大诗人,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上一座巍峨耸立的高峰;中华诗词在当代的普及、创作与应用前所未有,诗词学习、诗词欣赏、诗词朗诵、诗词演唱、诗词创作、诗词环境建设等,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周文彰表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落实到中华诗词界,就是要努力创作反映时代特色的诗词、弘扬时代精神的诗词、合乎时代要求的诗词、推动时代进步的诗词。

2023-07-31 本报记者 郭海瑾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7391.html 1 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不能缺少诗词 47,39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