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医疗信息化快速发展,基本实现了个人健康档案查询、在线预约挂号诊疗等惠民服务,极大提高了医疗效率。”近日,农工党天津市委会副主委刘彦慧带队深入调研,为智慧医疗发展“把脉开方”。
调研组调研发现,“互联网+医疗健康”为群众提供线上咨询、远程会诊、慢病复诊、药物配送等一系列服务,满足保障了部分群众的医疗需求,深受欢迎。挂号、处方、病历都实现了电子化,但患者的病历信息还不能通过网络在医院之间传递,各医院之间病历系统尚未联网,患者转院治疗或者报商业保险等情况,需复印纸质病历,对此百姓有期盼。
应用系统稳定性不够,也是调研组了解到的老百姓意见较多的问题。比如,在日常门诊中,由于设备或系统线路故障导致无法正常取号的情况偶有发生;信息系统功能有待完善,群众反映候诊时间长等问题还很突出;现阶段的网上预约现场取号的形式与传统的挂号形式改善不大,效率没有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尚有提高空间。
“究其原因,是数据标准不统一。由于早期建设没有统一规划,各医院选择不同的软件开发厂商来承建系统,而每个公司在开发系统的过程中都会使用公司内部的底层数据结构及数据字典。不同的标准给医院间的数据资源共享带来诸多障碍。”调研组认为,各医院的系统建设大多缺乏专业的指导和有效沟通、应用系统在使用中未达到预期效果,下一步,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引领,加快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
如何用发展的思维科学合理地规划医院信息化建设?调研组提出,在应用系统的建设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考虑使用和管理的便捷性,在保证功能完善的同时兼顾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要不断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功能,可利用技术手段简化预约挂号及候诊流程。对现有预约挂号系统进行功能调整,如增加查询当日出诊医生的工作信息功能模块,估算每个患者平均就诊时间,让患者就诊当日利用手机APP即可查看到自己所处的等候队列、等候时间,根据路途远近灵活选择出行时间以减少在医院的等候。
调研组还建议,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相结合。
“未来,大数据分析会在疾病监控、辅助决策、健康管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有公司初步实现了通过人工智能模拟医生问诊,通过与病人的多次沟通结合海量的医疗数据及专业文献分析病情症状,最终向病人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在未来,利用这一模式取代传统医生问诊有望成为可能。”调研组建议,卫健委牵头建设统一的医疗数据资源共享数据库,把各个医院接待病人的病例、化验结果、影像报告、病理分析等数据整合到统一的医疗信息大数据平台,为人工智能应用和建设全国医疗大数据做好准备工作。
让调研组欣慰的是,不久前出台的《天津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对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提出了可行路径:推动健康医疗数据合法合规采集、应用,围绕重点业务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监管平台升级改造,加强对线上诊疗服务的监管监测;推动基本公卫信息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方案编制、立项等工作,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整合妇幼、免疫规划、基本医疗等数据信息,以提升健康档案数据质量和可用性。
智慧养老,也是调研过程调研组听到的民众呼声较高的问题。
“未来,智慧医疗与智慧养老相结合势在必行。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医养结合将会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在调研组看来,医疗机构应利用智慧养老管理系统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建立社区医院与老年人的家庭医疗合同服务关系,加快养老机构远程医疗服务试点。
关于智慧养老,同样身为农工党天津市委会副主委,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于春水还建议,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开设权威门户网站,建立起居家养老护理员供给端与需求端桥梁;同时,建立居家养老护理员培训体系,增加高校作为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承接政府职业技能培训项目,面向社会开展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提高居家养老护理员的应急救助和居家照护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