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专题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光华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8月08日   第 07 版)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不断强调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增强文化自信、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工作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认真履行社会服务职能,为加快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而不懈努力。同时也认识到,现阶段我们对考古成果、历史文化的研究阐释能力还不足,有影响力的对外展示交流平台、路径和品牌较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需持续提升。我们应从中华民族根和魂的高度认识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力,从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角度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从文明交流互鉴的维度向世界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为此,建议:

一是提升对中华文明系统化研究的能力。进一步统筹规划,整合配置优势资源,针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关键阶段的重大问题和难题,坚持跨学科、多领域协同攻关。既要加强考古学与自然科学的有效交叉融合,强化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科技支撑,不断提高发现、分析和检测能力,更要会同人文学科、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合力提升解读和理论建构水平,提高对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等未知领域的全面认识能力。加强对中华文明多样性和多元一体化过程的研究,持续用考古研究成果解读、实证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培养具有国际眼光、熟悉世界其他古代文明成就的中青年专家,加快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认定标准、评价体系。加强中华文明研究成果的多语种、全媒介传播,让世界看得到、看得懂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的重大贡献,加深国际社会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

二是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我们不是要照着讲下去,而是要在继承和创新中接着讲下去。要充分挖掘、盘活、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握好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尤其要适应青少年圈层化交往、网络化生存、个性化表达的特征,着力于创新表达、多元展示和科技赋能,把“大文化”融入“小生活”,让公众看明白、体会到中华文明起源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去认同中华文化,传承文化精髓,传播文化精神。

三是构建跨界联动文化传播的合力。利用好“媒体外交+文化外交”,向全球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我国文化领域与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央级媒体的合作,开通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文化专栏”,用“小切口”讲“新故事”。比如,可以围绕近10年的博物馆发展、文化遗产保护、考古新成果,倾力打造文博主题的经典纪录片,为中学、大学提供专业精准的教育辅助的同时,还能让世界了解中国考古和文博事业发展动态,助力展示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

2023-08-08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7808.html 1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光华 47,80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