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之下,有商之城;煌煌商都,如光如炬。这里是天地之中,河南郑州。
“郑州作为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主要实证地之一,建设文化强市、传承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责任和使命,是探索特大城市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独特禀赋和标识。”锚定文化强市建设,郑州市委高点站位、高位谋划,在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中定位城市坐标。
探寻路径、提出举措,一份集委员、专家智慧的“政协方案”呼之欲出。
7月6日,在市政协“以‘四地’支撑‘全国重地’,建设‘文化强市’”专题协商座谈会上,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安伟对政协“1+4”报告给予充分肯定。
活化历史文化资源,厚植城市人文精神。当前郑州市正聚焦“华夏之根、黄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定位,紧紧围绕建设成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充分展示华夏文明、黄河文明主地标城市特征,努力打造“中华儿女的寻根之地、中华文明的朝圣之地、中华文化的体验之地、国学教育的实践之地”。
出题目、交任务、压担子,安伟连续两年在市政协全会期间强调这项工作,要求“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竞争力”“着力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全国重地”,对政协履职寄予殷切期望。
为此,市政协把“以‘四地’支撑‘全国重地’,建设‘文化强市’”列入今年协商计划,并对课题进行详细解构,成立了由80余人参加的“四地一重地”课题研究专班,组成5个课题调研小组,历时6个多月,先后调研、座谈、集中讨论30多次,摸清了“四地一重地”建设的基础现状、面临的困境问题,研究了国内先进城市文化建设的有关情况,形成了“1+4”主调研报告和子调研报告。
紧跟专题协商会,7月12日,市政协再次围绕同一主题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议政,5个课题组分别汇报成果、亮出答卷。
“以黄帝故里和姓氏文化为核心,打造‘中华儿女的寻根之地’”“以‘中华文明主题乐园’为核心,打造‘中华文化的体验之地’”“以‘嵩阳书院’为核心,打造‘国学教育的实践之地’”……大家认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分析优势、厘清思路,进一步扩大已有文化优势,持续激发郑州文化活力,打造更多具有一流声势、规模和水平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化利用“金名片”,把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转化为打造文化强市的胜势,为党委政府提供了全面整体系统科学的决策参考。
以文为魂,以文出彩。“要压实责任、深化研究、强化策划,推动调研成果得到新拓展,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积极建言资政、凝聚共识,各相关部门要增强坚定性、自觉性、主动性,把文化强市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助推文化强市建设进程,不断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贡献特殊而持久的文化力量。”安伟说。
市政协主席杜新军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不断深化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持续围绕“四地一重地”建言资政、凝聚共识,切实助推文化强市建设。